“喜若羈人望故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若羈人望故都”全詩
神馬已馳身尚遠,卻疑真有二文殊。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孤峰突兀地聳立在青虛之中,作者欣喜若狂地凝望著古都的遺跡。他感嘆自己的心靈已飛越千山萬水,但仍覺得與真正的文殊菩薩相距甚遠。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和賞析如下:
孤峰突兀現青虛,
孤立的峰巒聳立在虛無之中,
喜若羈人望故都。
我心中充滿喜悅,仿佛是被束縛的人看到了故都的遺跡。
神馬已馳身尚遠,
我的思緒已經飛越千山萬水,但離真正的目的地仍然很遙遠。
卻疑真有二文殊。
然而,我始終懷疑是否真的存在著兩位文殊菩薩。
這首詩通過對孤峰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古都的向往和對遠方的渴望。孤峰突兀地矗立在青虛之中,給人一種超脫塵俗的感覺。作者以羈人之心凝望故都,表現了對故都的喜悅和向往之情。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的身心已經超越了常人,但離真正的目標仍然相距甚遠,這種遠離現實的感覺讓他懷疑文殊菩薩的存在。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自己心靈的反思,展示了一種對遠方、對超越的向往和思考。這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廣闊的意境,引發讀者對自然、對人生、對遠方的思考,具有深遠的詩意和賞析價值。
“喜若羈人望故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ōng xiǎn gōng jiào shí jiàn tiān dū fēng
次韻公顯宮教實見天都峰
gū fēng tū wù xiàn qīng xū, xǐ ruò jī rén wàng gù dū.
孤峰突兀現青虛,喜若羈人望故都。
shén mǎ yǐ chí shēn shàng yuǎn, què yí zhēn yǒu èr wén shū.
神馬已馳身尚遠,卻疑真有二文殊。
“喜若羈人望故都”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