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蹴天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波浪蹴天擲”全詩
乾坤一虛舟,浩蕩楚天碧。
江山已在眼,道路修且隔。
風雨怕不休,波浪蹴天擲。
船頭困九牛,屢挽不進尺。
人生造化間,有似風中翮。
偶去還復來,胡為事形跡。
杜陵誅云師,韓子詛風伯。
我已兩忘言,引觴聊自適。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淮陰遇風雨》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淮陰遇風雨》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淮陰遭遇風雨的心境和感慨。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的住所何其美好,白天艱難,黃昏容易。如何美好的歲月已經結束,仍然要繼續千里的征途。天地間只有一艘空虛的船,在廣闊的楚天下蕩漾碧波。江山已經在我的眼前,但道路卻修筑隔絕。風雨似乎永遠不會停息,波浪翻滾,掀起天空。船頭困頓如九頭牛,屢次挽回卻始終無法前進一尺。人生在造化之間,有時如翱翔于風中的羽翼。偶爾離去,卻又不由自主地回來,為何事情始終如此呢?杜陵誅殺云道士,韓子詛咒風伯。我已經忘卻言語,舉杯獨自適應。
詩意和賞析:
《淮陰遇風雨》通過描繪風雨中的舟行旅程,抒發了詩人在逆境中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中詩人描述了自己在淮陰遇到的風雨,以及艱難的旅行和困境。他用"乾坤一虛舟"來形容自己的船只,表達了自己在世間的渺小和無助感。面對風雨的侵襲,他感到害怕無法安全抵達目的地,波浪翻滾如同擲天。詩中的"船頭困九牛"形象地表達了船只被困在惡劣的環境中,再怎么努力也無法前進的無奈。
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旅行的困境,進一步思考人生的無常和造化之間的轉變。他提到人生有時如同風中翮,既有飛翔的自由,又受制于外界環境。詩人對于命運的變幻莫測感到迷茫,他反復思考為什么事情總是如此,為何不能擺脫形式和約束。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現實的回避和自我尋求的態度。他提到杜陵誅殺云道士和韓子詛咒風伯,這可以理解為對于宗教和傳統的拒絕,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規范和束縛的厭倦。他說自己已經忘卻言語,舉杯獨自適應,意味著他選擇了放下言語和外界的期望,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自我滿足。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和旅行為主線,通過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現實世界的矛盾和迷茫。通過舟行途中的風雨困境,詩人表達了對于命運的無奈和對于自由的渴望,同時抒發了對于社會束縛和傳統規范的不滿。最后,詩人選擇了放下言語和外界的期望,尋求內心的獨立和自我滿足。
整體而言,這首詩《淮陰遇風雨》通過描繪舟行旅程中的風雨困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詩人通過自然景物和旅行的隱喻,探討了人生遭遇困境時的無奈和對于自由的渴望,同時對社會束縛和傳統規范提出了質疑。最終,詩人選擇了放下言語和外界的期望,尋求內心的獨立和自我滿足。這首詩既具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蘊含著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展示了李彌遜獨特的詩境和思想。
“波浪蹴天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yīn yù fēng yǔ
淮陰遇風雨
wú lú qǐ bù hǎo, bái rì kǔ yì xī,
吾廬豈不好,白日苦易夕,
rú hé fāng suì lán, shàng cǐ qiān lǐ yì.
如何芳歲闌,尚此千里役。
qián kūn yī xū zhōu, hào dàng chǔ tiān bì.
乾坤一虛舟,浩蕩楚天碧。
jiāng shān yǐ zài yǎn, dào lù xiū qiě gé.
江山已在眼,道路修且隔。
fēng yǔ pà bù xiū, bō làng cù tiān zhì.
風雨怕不休,波浪蹴天擲。
chuán tóu kùn jiǔ niú, lǚ wǎn bù jìn chǐ.
船頭困九牛,屢挽不進尺。
rén shēng zào huà jiān, yǒu shì fēng zhōng hé.
人生造化間,有似風中翮。
ǒu qù hái fù lái, hú wéi shì xíng jī.
偶去還復來,胡為事形跡。
dù líng zhū yún shī, hán zi zǔ fēng bó.
杜陵誅云師,韓子詛風伯。
wǒ yǐ liǎng wàng yán, yǐn shāng liáo zì shì.
我已兩忘言,引觴聊自適。
“波浪蹴天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