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溪疊嶂隱長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護溪疊嶂隱長城”全詩
背水人家認雞犬,隔林佛屋聽鐘鯨。
山根合處客帆過,日腳斷邊漁火明,投老一身無地著,欲憑雙槳寄浮生。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將至澤溪》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將至澤溪》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詩詞以描繪澤溪的景色和人物為主題,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將至澤溪》中文譯文:
守護溪流疊嶂隱匿長城,
直流深處寒冷的水情緒茫茫。
回到家中,人們認識鄰居的雞和狗,
隔著樹林可以聽到佛屋里的鐘聲和鯨魚的歌唱。
山根相合處,客船駛過,
太陽在山邊落下,漁火閃爍明亮。
我身無著落,只愿借雙槳寄托漂泊的人生。
詩意和賞析:
《將至澤溪》通過描繪澤溪的景色和人物生活,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思索和對人生的感悟。
首先,詩中提到了澤溪的壯麗景色。疊嶂隱匿長城,形容山峰重疊,使得長城在山間若隱若現,增添了神秘感和壯美感。直下寒流泯泯情,用冷流的形象描繪了澤溪水的清澈和深邃,傳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次,詩人描繪了澤溪周圍的人物生活。背水人家認雞犬,這句表達了人們生活在澤溪附近,彼此熟悉,互相認識,構成了一個緊密的社區。隔林佛屋聽鐘鯨,通過描寫鄰近的佛寺和林中的鐘聲和鯨魚的歌唱,展示了一種寧靜和祥和的氛圍。
接著,詩中出現了客船和漁火的景象。山根合處客帆過,描繪了一艘客船從山腳下駛過的場景,給人一種旅途和行進的感覺。日腳斷邊漁火明,太陽漸漸落山,邊上的漁火亮起,給人帶來一種溫暖和安寧的感受。
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內心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投老一身無地著,詩人感到自己無處安放身心,沒有固定的歸屬感。欲憑雙槳寄浮生,詩人希望通過雙槳寄托自己漂泊不定的人生,尋找一種歸宿和安穩。
整首詩以澤溪的景色和人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物生活,以及自己的內心感受,呈現了一幅美麗而深沉的畫面,引發讀者對人生和歸屬的思考。
“護溪疊嶂隱長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g zhì zé xī
將至澤溪
hù xī dié zhàng yǐn cháng chéng, zhí xià hán liú mǐn mǐn qíng.
護溪疊嶂隱長城,直下寒流泯泯情。
bèi shuǐ rén jiā rèn jī quǎn, gé lín fú wū tīng zhōng jīng.
背水人家認雞犬,隔林佛屋聽鐘鯨。
shān gēn hé chù kè fān guò, rì jiǎo duàn biān yú huǒ míng,
山根合處客帆過,日腳斷邊漁火明,
tóu lǎo yī shēn wú dì zhe, yù píng shuāng jiǎng jì fú shēng.
投老一身無地著,欲憑雙槳寄浮生。
“護溪疊嶂隱長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