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塔微瀾秋月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塔微瀾秋月吐”全詩
亂螢點水只自照,宿鳥赴林猶并飛。
玉塔微瀾秋月吐,澄江凈練夜潮歸。
好山不負平生約,故傍吾廬翠作圍。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筠磯待月》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筠磯待月》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筠磯待月
我偶然坐在松根下,送走夕陽的余暉,
竹風吹過,零露濕透了我的衣衫。
混亂的螢火蟲自顧自地在水中閃爍,
過夜的鳥兒紛紛飛往林中。
玉塔微微泛著微光,秋月掛在上面,
清澈的江水河面上的夜潮歸來。
這座美麗的山巒沒有辜負我一生的期許,
所以我依偎在我的茅屋旁,翠竹作為周圍的屏障。
詩意:
《筠磯待月》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山水環境的喜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中描繪了夕陽余暉、竹風、水中螢火蟲和夜歸的鳥兒,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詩人通過描繪山巒、玉塔和江水,表達了對山水環境的贊美和欣賞。最后,詩人提到自己的茅屋和翠竹,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珍惜。
賞析:
《筠磯待月》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恬靜。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將夕陽、竹風、螢火蟲和夜歸的鳥兒等元素融入詩中,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山巒、玉塔和江水,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靜謐之美。最后,詩人以自己的茅屋和翠竹作為與自然相融的象征,表達了對簡樸生活的追求和珍惜。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以淡泊、寧靜的心境為主題,給人以寧靜靜謐、追求自然的美好意境。
“玉塔微瀾秋月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jī dài yuè
筠磯待月
ǒu zuò sōng gēn sòng luò huī, zhú fēng líng lù shī rén yī.
偶坐松根送落暉,竹風零露濕人衣。
luàn yíng diǎn shuǐ zhǐ zì zhào, sù niǎo fù lín yóu bìng fēi.
亂螢點水只自照,宿鳥赴林猶并飛。
yù tǎ wēi lán qiū yuè tǔ, chéng jiāng jìng liàn yè cháo guī.
玉塔微瀾秋月吐,澄江凈練夜潮歸。
hǎo shān bù fù píng shēng yuē, gù bàng wú lú cuì zuò wéi.
好山不負平生約,故傍吾廬翠作圍。
“玉塔微瀾秋月吐”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