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紅塵走燕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比紅塵走燕騮”全詩
幽趣未窮隨雨斷,高情無盡與云浮。
冥冥深樹秋猶暗,獵獵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須重廣畔牢愁。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山游遇雨》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游遇雨》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杖藜尋勝復中休,
不比紅塵走燕騮。
幽趣未窮隨雨斷,
高情無盡與云浮。
冥冥深樹秋猶暗,
獵獵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
不須重廣畔牢愁。
詩意:
這首詩以山游遇雨為題,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與自然的熱愛,并從中汲取了深刻的思考和悟性。詩人以杖藜(拄著拐杖,背著草席)尋找勝境,但也適時地休息,不同于紅塵中匆忙馳騁的燕騮(指忙碌的人們)。在雨中,幽趣不斷地被打斷,但高尚的情感卻與浮云一起延續無盡。即使秋天深樹間顯得昏暗,新蒲草搖曳聲中的溫暖更加柔和。即使老去,行走和藏身在山水之間,也能甘愿成為一條幽深的溪谷,無需再擔憂廣闊天地間的牢獄之憂。
賞析:
《山游遇雨》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示了李彌遜對自然的深情和對人生的領悟。詩中的杖藜尋勝和中休,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的探索和欣賞過程,他不同于紅塵中匆忙奔波的人們。雨的來臨打斷了幽趣,但高尚的情感卻能與浮云一起繼續延續。這里以深樹和新蒲草為景,描繪了秋天中的一幕,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生的變遷。最后,詩人表達了對老去的接受和對自然山水的珍愛,他不再憂慮世俗的困擾,愿意以一片寧靜的心境融入山水之中。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筆觸勾勒出了山水與人生的意境,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對比紅塵與自然的不同態度,詩人呼喚人們去追求內心的寧靜與高尚情感。這首詩詞具有深邃的意境和哲理,讓人在欣賞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美麗和人生的價值。
“不比紅塵走燕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yóu yù yǔ
山游遇雨
zhàng lí xún shèng fù zhōng xiū, bù bǐ hóng chén zǒu yàn liú.
杖藜尋勝復中休,不比紅塵走燕騮。
yōu qù wèi qióng suí yǔ duàn, gāo qíng wú jìn yǔ yún fú.
幽趣未窮隨雨斷,高情無盡與云浮。
míng míng shēn shù qiū yóu àn, liè liè xīn pú nuǎn gèng róu.
冥冥深樹秋猶暗,獵獵新蒲暖更柔。
lǎo qù xíng cáng gān yī hè, bù xū zhòng guǎng pàn láo chóu.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須重廣畔牢愁。
“不比紅塵走燕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