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壁縱橫銷翠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敗壁縱橫銷翠煙”全詩
從來說法無人會,寂寂空山謾九年。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面壁庵》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面壁庵》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敗壁縱橫銷翠煙,
巖花猶落舊庵前。
從來說法無人會,
寂寂空山謾九年。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面壁修行的庵士的景象。壁上的壁畫已經破敗不堪,青煙彌漫其中。庵前的巖花仍然落在地上,展現出歲月的流轉。然而,這個庵士已經孤獨地堅守了九年,他的法語和教誨卻無人能夠理解。
賞析:
《面壁庵》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寞孤獨的修行場景,通過破敗的壁畫和落花來表現歲月的無情流轉。詩中的“從來說法無人會”傳達了庵士在孤獨修行中所面臨的困境,他的教義和智慧無法傳達給他人,寂寞而空曠的山林成為他唯一的伴侶。最后一句“寂寂空山謾九年”表達了庵士九年來孤獨修行的苦難和堅持,同時也反映了修行的漫長和艱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深沉的意境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展示了修行者的內心世界。詩中所描繪的庵士的形象給人以深思,引發讀者對孤獨、修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這首詩揭示了修行路上的孤獨和困難,以及追求心靈升華的不懈努力。
“敗壁縱橫銷翠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iàn bì ān
面壁庵
bài bì zòng héng xiāo cuì yān, yán huā yóu luò jiù ān qián.
敗壁縱橫銷翠煙,巖花猶落舊庵前。
cóng lái shuō fǎ wú rén huì, jì jì kōng shān mán jiǔ nián.
從來說法無人會,寂寂空山謾九年。
“敗壁縱橫銷翠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