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手逢場樂有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神手逢場樂有馀”全詩
客里縱令懷舊國,公家何必愛吾廬。
飽知世事同分鹿,肯為時名更羨魚,吏退晴窗春睡足,牙簽狼籍滿床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王巖起樂齋》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巖起樂齋》是李彌遜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王巖起的樂齋中的景象,表達了他對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對自然與內心的追求。
譯文:
漫浪行地一舟虛,
神手逢場樂有馀。
客里縱令懷舊國,
公家何必愛吾廬。
飽知世事同分鹿,
肯為時名更羨魚,
吏退晴窗春睡足,
牙簽狼籍滿床書。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豪放自由的筆調描繪了李彌遜在王巖起的樂齋中的情景。詩人將自己比作漫游江湖的一葉孤舟,雖然空虛無物卻在樂趣中得到滿足。他置身于客卿之地,卻不以此為念,反而懷念自己過去的祖國。他不理會官方的贊賞,問公家何必愛他的草廬。詩人深知世事如同兩只角斗鹿,爭斗不休,而他寧愿成為自由自在的魚兒,不受時代名利的束縛。當官吏退隱之后,他在明亮的窗前盡情享受春天的寧靜,滿床書籍和散亂的牙簽表明他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這首詩詞表達了李彌遜追求自由和內心寧靜的態度。他以孤舟、自由的魚兒以及床上的書籍和牙簽來象征自己的生活方式。詩人對功名利祿的看法淡漠,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的追求和舒適的生活。他選擇遠離喧囂的塵世,享受大自然和自由思想帶來的快樂。
整首詩語言豪放自由,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隱喻,表達了詩人的獨立思考和對內心自由的渴望。通過對自然、內心和社會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冷漠態度,強調了追求內心自由和寧靜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展示了李彌遜獨特的審美觀和生活態度,具有深遠的思考價值,同時也是宋代文人士人追求自由與內心寧靜的典型寫照。
“神手逢場樂有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yán qǐ lè zhāi
王巖起樂齋
màn làng xíng dì yī zhōu xū, shén shǒu féng chǎng lè yǒu yú.
漫浪行地一舟虛,神手逢場樂有馀。
kè lǐ zòng lìng huái jiù guó, gōng jiā hé bì ài wú lú.
客里縱令懷舊國,公家何必愛吾廬。
bǎo zhī shì shì tóng fēn lù, kěn wéi shí míng gèng xiàn yú,
飽知世事同分鹿,肯為時名更羨魚,
lì tuì qíng chuāng chūn shuì zú, yá qiān láng jí mǎn chuáng shū.
吏退晴窗春睡足,牙簽狼籍滿床書。
“神手逢場樂有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