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者宜投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者宜投跡”全詩
泄云扶勁節,欹石護盤根。
靜者宜投跡,高人時避喧。
歲寒松柏共,何必在梁園。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綠竹閣》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綠竹閣》是宋代詩人李彌遜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綠竹閣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清幽寧靜環境的追求和對世俗紛擾的疏離感。以下是《綠竹閣》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綠竹閣,
草木已經改變色彩,
唯有孤標的綠色更加繁茂。
泄云的力量扶持著筆直的竹節,
欹斜的石頭保護著盤根錯節的根系。
這里安靜的人適宜投身其中,
高人則時常遠離喧囂紛擾。
歲寒時節,松樹和柏樹共同經歷,
何必局限于那梁園的園林之中。
詩意和賞析:
《綠竹閣》通過對綠竹閣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寧靜和清幽環境的向往。草木改變色彩,突出了孤標綠色的茂盛,暗喻了在紛繁世界中保持獨立和真實的品質。泄云扶勁節,欹石護盤根,突出了綠竹的頑強和堅韌。詩中提到靜者宜投跡,高人時避喧,表達了作者追求寧靜生活和避世的心境。最后兩句"歲寒松柏共,何必在梁園",透露出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暗示了在歲寒時節,松柏依然茂盛,提醒人們在追求安寧和美好時,不必局限于世間的繁華和名利。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綠竹閣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的描繪和對人生態度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寧靜生活和遠離紛擾的向往。這首詩通過揭示自然與人的關系,呼吁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實,抵制世俗的誘惑和干擾。同時,通過對松柏的贊美,表達了對自然界的敬仰和贊嘆。整首詩情感內斂,寓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靜者宜投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ǜ zhú gé
綠竹閣
cǎo mù jǐn gǎi sè, gū biāo lǜ zhèng fán.
草木盡改色,孤標綠正繁。
xiè yún fú jìn jié, yī shí hù pán gēn.
泄云扶勁節,欹石護盤根。
jìng zhě yí tóu jī, gāo rén shí bì xuān.
靜者宜投跡,高人時避喧。
suì hán sōng bǎi gòng, hé bì zài liáng yuán.
歲寒松柏共,何必在梁園。
“靜者宜投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