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徑曲穿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支徑曲穿林”全詩
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
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
誰謂溪坡遠,能來杜與岑。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是宋代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層軒無礙石,
支徑曲穿林。
竹密催山暮,
松搖亂客吟。
琴書虛室冷,
鐘鼓凈坊深。
誰謂溪坡遠,
能來杜與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山間景色,以及其中蘊含的寂靜和寧謐之美。詩人通過描寫層疊的軒榭、蜿蜒曲折的小徑,展現了山間的幽深和曲徑通幽的景色。竹子茂密的生長催促著夕陽西下,松樹隨風搖曳,喚起了游客們吟詩作畫的情懷。整個山谷中,虛室空冷,鐘鼓聲凈,宛如一片寧靜的凈土。詩人以溪流和山坡的遙遠來表達了自己與杜甫、岑參等前輩文人交游的愿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山間景色,通過幾個意象生動地展現了山林的寧靜和幽深之美。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形容了山中建筑和小徑的錯落有致,給人一種迷離的感覺。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通過對竹子和松樹的描寫,表達了夕陽西下的景象和游客們在這幽靜環境中吟詩作畫的情景。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描繪了山谷中的寧靜和寂靜,給人一種溫馨宜人的感受。最后,詩人以溪坡遠、能來杜與岑表達了自己與前輩文人的交游之愿,展示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山間幽靜的美景和文人境界。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傳統的尊崇和對前輩文人的敬仰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山林的清凈和文人的心境。
“支徑曲穿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éng dé míng sī lǐ liú tí xī shān jiān jiǎn sū zǎi èr shǒu
次韻曾德明司理留題西山兼簡蘇宰二首
céng xuān wú ài shí, zhī jìng qū chuān lín.
層軒無礙石,支徑曲穿林。
zhú mì cuī shān mù, sōng yáo luàn kè yín.
竹密催山暮,松搖亂客吟。
qín shū xū shì lěng, zhōng gǔ jìng fāng shēn.
琴書虛室冷,鐘鼓凈坊深。
shuí wèi xī pō yuǎn, néng lái dù yǔ cén.
誰謂溪坡遠,能來杜與岑。
“支徑曲穿林”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