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兩桂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團團兩桂樹”全詩
妙意不可名,悠然與心晤。
疏泉石中鳴,落葉衣上住。
冷風起虛籟,還向無中去。
三生聽鐘魚,偶失來時步。
佛屋估秋風,團團兩桂樹。
卻疑此境中,曾是經行處。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是李彌遜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巖陰坐清暝,目為山興注。
在山的陰涼之處,我靜坐于黃昏時分,目光注視著山峰的興盛景象。
這句描述了作者在山中的靜謐境界,他坐在清涼的巖石陰影下,注視著山峰的壯麗景色,心靈被感動和激發。
妙意不可名,悠然與心晤。
這妙意難以言表,它與我的心靈相互交融。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之美的深深感受,他觸摸到了一種難以言喻的、與心靈相通的奇妙境界。
疏泉石中鳴,落葉衣上住。
稀疏的泉水在石頭間發出悅耳的聲響,落葉停留在我的衣上。
這句描繪了山中清泉潺潺的聲音,以及秋葉飄落的景象,給人一種靜謐而寧靜的感覺。
冷風起虛籟,還向無中去。
冷風吹起空靈的聲響,回蕩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之中。
這句詩通過冷風的聲音和回蕩,傳遞了一種幽遠、空靈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無限。
三生聽鐘魚,偶失來時步。
三生都在傾聽鐘聲的魚兒,偶然迷失了來時的方向。
這句詩描繪了一個場景,三條魚陶醉在鐘聲中,卻迷失了回家的路,寓意著人們在追求某種東西的過程中,可能會迷失方向。
佛屋估秋風,團團兩桂樹。
佛寺里傳來秋風的聲音,兩棵桂樹團團相擁。
這句詩刻畫了佛寺中秋風的聲音,以及兩棵桂樹緊緊相擁的景象。佛寺和桂樹象征著寧靜和吉祥,給人一種安詳和美好的感覺。
卻疑此境中,曾是經行處。
然而我懷疑這個境界,是否曾經是佛經行走的地方。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這個山中境界的懷疑和想象,他覺得這個地方似乎曾經是佛經行走的地方,暗示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這首詩詞通過對山中景色和心靈感受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心靈境界的探索。山峰、泉水、落葉、冷風等元素,與作者的情感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一幅富有意境和內涵的畫面。通過這幅畫面,詩人傳達了對自然與心靈的奇妙交融、對迷失與尋找的思考,以及對佛教文化的探索和懷疑。整首詩詞以清新、寧靜、幽遠的筆觸,描繪了山中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體驗,給人一種靜謐、超然的感受。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心靈境界的細膩觸摸,同時也可以思考人與自然、人與心靈的關系,以及探索生命的意義和追求內心的安寧。
“團團兩桂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òng fǔ shān zhōng zhī zuò
次韻仲輔山中之作
yán yīn zuò qīng míng, mù wèi shān xìng zhù.
巖陰坐清暝,目為山興注。
miào yì bù kě míng, yōu rán yǔ xīn wù.
妙意不可名,悠然與心晤。
shū quán shí zhōng míng, luò yè yī shàng zhù.
疏泉石中鳴,落葉衣上住。
lěng fēng qǐ xū lài, hái xiàng wú zhōng qù.
冷風起虛籟,還向無中去。
sān shēng tīng zhōng yú, ǒu shī lái shí bù.
三生聽鐘魚,偶失來時步。
fú wū gū qiū fēng, tuán tuán liǎng guì shù.
佛屋估秋風,團團兩桂樹。
què yí cǐ jìng zhōng, céng shì jīng xíng chǔ.
卻疑此境中,曾是經行處。
“團團兩桂樹”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