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影里開三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蒿影里開三徑”全詩
年后臘前梅喚客,山南水北竹為家。
蓬蒿影里開三徑,笳鼓聲中聽兩衙。
去住了無忻厭賞,暮年心跡晚林鴉。
分類:
作者簡介(李彌遜)

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號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現居士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觀三年(1109)進士。高宗朝,試中書舍人,再試戶部侍郎,以反對議和忤秦檜,乞歸田。晚年隱連江(今屬福建)西山。所作詞多抒寫亂世時的感慨,風格豪放,有《筠溪樂府》,存詞80余首。
《送舟過南山用琴韻二首》李彌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舟過南山用琴韻二首》是宋代詩人李彌遜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詩人游歷山水之間的心境和感慨。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送舟過南山用琴韻二首
云濤一葦意雄夸,
慣與灘頭雁聚沙。
年后臘前梅喚客,
山南水北竹為家。
蓬蒿影里開三徑,
笳鼓聲中聽兩衙。
去住了無忻厭賞,
暮年心跡晚林鴉。
譯文:
在南山之間送行的時候,以琴聲表達我的豪情壯志,
習慣與灘頭的雁一起聚集在沙灘上。
年末冬初梅花吸引著游客,
山南水北的竹林成為我的家園。
蓬蒿的影子中開著三條小徑,
笳鼓聲中聽到兩座府衙的喧嘩。
無論離開還是停留,我都無法厭倦欣賞這美景,
晚年時我的心境和行跡如同林中的烏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之間的游歷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在南山之間送行,以琴聲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展示了他的自信和才華。他習慣與灘頭的雁一起聚集在沙灘上,顯示了他與自然的親近與和諧。
詩中提到年末冬初,梅花吸引著游客,表明詩人游歷的時間和季節。他將山南水北的竹林作為自己的家園,顯示了他對自然環境的喜愛和依戀。
詩人提到蓬蒿影中開三徑,笳鼓聲中聽兩座府衙,這些景象給人以閑適和寧靜的感覺。他表達了自己對美景的欣賞,無論是離開還是停留,都無法厭倦這樣的賞心樂事。
最后,詩人用晚年心境和行跡來比喻林中的烏鴉,暗示了自己逐漸邁入了暮年。這種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使整首詩詞帶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和離別之意。
《送舟過南山用琴韻二首》通過山水間的游歷,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展示了他的豪情壯志和對人生的思考。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山水風景,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同時,暗含了對光陰流轉和生命變遷的思考,給人以深沉的感慨和啟發。
“蓬蒿影里開三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ōu guò nán shān yòng qín yùn èr shǒu
送舟過南山用琴韻二首
yún tāo yī wěi yì xióng kuā, guàn yǔ tān tóu yàn jù shā.
云濤一葦意雄夸,慣與灘頭雁聚沙。
nián hòu là qián méi huàn kè, shān nán shuǐ běi zhú wèi jiā.
年后臘前梅喚客,山南水北竹為家。
péng hāo yǐng lǐ kāi sān jìng, jiā gǔ shēng zhōng tīng liǎng yá.
蓬蒿影里開三徑,笳鼓聲中聽兩衙。
qù zhù liǎo wú xīn yàn shǎng, mù nián xīn jī wǎn lín yā.
去住了無忻厭賞,暮年心跡晚林鴉。
“蓬蒿影里開三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