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嬰逆鱗龍不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嬰逆鱗龍不怒”全詩
肆毒不知分彼是,后身那解癖春秋。
我嬰逆鱗龍不怒,誰和蠢蠢取當路。
要我迷陽不作難,只恐壽光劾君去。
分類:
《嘲蛇傷足》鄧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嘲蛇傷足》是宋代詩人鄧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責官只得林泉幽,
也有曲膂潛相讎。
肆毒不知分彼是,
后身那解癖春秋。
我嬰逆鱗龍不怒,
誰和蠢蠢取當路。
要我迷陽不作難,
只恐壽光劾君去。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中的腐敗和邪惡現象的批判。詩中通過描繪一幅幽靜的林泉景象,暗示官場中也存在著隱藏的險惡勢力。那些以權謀私、惡毒行事的人們不知道如何區分是非,自私地追求自己的利益,對后代的影響卻很深遠。然而,作者本人并不屈服于這種邪惡的環境,他以自己堅定的意志和正直的品性,像龍一樣不被挑釁所激怒。他并不畏懼那些卑劣的人們,相信自己的真理和正義會戰勝一切。作者表達了對當前局勢的憂慮,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堅守正道的決心。
賞析:
《嘲蛇傷足》通過林泉幽靜景象的對比,巧妙地隱喻了官場的黑暗面。詩中運用了象征手法,將官場腐敗與蛇的傷害聯系起來,突出了作者對邪惡行徑的不滿和警示。通過描繪自己像龍一樣不怒的形象,作者展現了自己的堅定和正直,表達了對正義的堅守和對邪惡力量的挑戰。整首詩詞意境深遠,言簡意賅,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傳達了作者對社會風氣的深思和對個人品質的崇高追求。
該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通過對官場腐敗現象的揭示和對個人品質的反思,凸顯了詩人對社會倫理和道德觀念的關注。它不僅具有時代特點,還蘊含著普世的價值觀念,引發讀者對于社會道德和人性的思考。同時,詩詞的表達方式簡練而又有力,給人以強烈的觸動和共鳴。
“我嬰逆鱗龍不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shé shāng zú
嘲蛇傷足
zé guān zhǐ de lín quán yōu, yě yǒu qū lǚ qián xiāng chóu.
責官只得林泉幽,也有曲膂潛相讎。
sì dú bù zhī fēn bǐ shì, hòu shēn nà jiě pǐ chūn qiū.
肆毒不知分彼是,后身那解癖春秋。
wǒ yīng nì lín lóng bù nù, shuí hé chǔn chǔn qǔ dāng lù.
我嬰逆鱗龍不怒,誰和蠢蠢取當路。
yào wǒ mí yáng bù zuò nán, zhǐ kǒng shòu guāng hé jūn qù.
要我迷陽不作難,只恐壽光劾君去。
“我嬰逆鱗龍不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