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更驪腮著手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懶更驪腮著手拈”全詩
神鋒不及錐頭利,花蜜翻虧蔗尾甜。
萬里水云閒有約,一床墳籍靜無厭。
明珠自得非他得,懶更驪腮著手拈。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有感》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有感》是宋代詩人馮時行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低頭追逐時光,獨自抱怨已經多年,壯膽也不及錐頭的鋒利,花蜜翻轉卻比蔗尾更甜。萬里之間,水與云有著默契的邀約,一床墳籍靜謐無比。明珠自有其得,非他人所能取得,懶散地搔著驪腮,手指輕拈。
詩意:
這首詩以馮時行獨特的視角展現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詩人低頭追逐時光的同時,感到孤獨和不滿,認為自己年輕時的勇敢已被歲月消磨殆盡。他用錐頭比喻銳利的精神和才能,暗示自己現在的狀態遠不及過去。然而,詩人也發現,盡管花蜜翻轉,但蔗尾仍然更甜,意味著雖然人生經歷了起伏和變遷,但仍然有甜蜜和美好的事物存在。
詩中提到的水與云,象征著寬廣的自然景觀,它們之間有一種默契的邀約,給人以寧靜和安詳的感覺。一床墳籍則表達了安寧與永恒的狀態,是對生命終極歸宿的思考。明珠自得,指的是擁有珍貴寶物的人,暗示詩人認為自己的價值和特質是獨一無二的,不需要依靠他人的肯定。最后,詩人以懶散地搔著驪腮、輕拈手指的形象結束詩篇,表達了一種從容淡定的心態。
賞析:
《有感》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自身處境和人生價值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錐頭與錐尾、花蜜與蔗尾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己過去與現在的對比感受。詩人的內心感受和思考通過生動的意象和比喻得以生動地展現出來。
詩中的水與云、一床墳籍等意象,賦予了詩篇深邃的意境和超越個人境遇的思考。作者借助自然景觀和生命終極歸宿的意象,抒發了對生命的思索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最后,詩人以懶散輕拈的姿態收束全詩,表達了對生活的從容和對現實的接受。
整體而言,《有感》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境遇和個人價值的思考與感悟,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對生命的思索和對安寧與從容的追求。這首詩詞凝練而深沉,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懶更驪腮著手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u gǎn
有感
fǔ shǒu qū shí dú zì xián, nián lái zhuàng dǎn shàng xiāng yān.
俯首趨時獨自嫌,年來壯膽尚相淹。
shén fēng bù jí zhuī tóu lì, huā mì fān kuī zhè wěi tián.
神鋒不及錐頭利,花蜜翻虧蔗尾甜。
wàn lǐ shuǐ yún xián yǒu yuē, yī chuáng fén jí jìng wú yàn.
萬里水云閒有約,一床墳籍靜無厭。
míng zhū zì dé fēi tā dé, lǎn gèng lí sāi zhe shǒu niān.
明珠自得非他得,懶更驪腮著手拈。
“懶更驪腮著手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四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