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鳩喚雨惱秋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噎鳩喚雨惱秋魂”全詩
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飛海恐成群。
蒙蒙遮眼尋山遠,點點送愁緣竹聞。
神女工夫遽如許,可能匝地洗妖氛。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苦雨》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雨》是宋代詩人馮時行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苦雨》中文譯文:
噎鳩喚雨惱秋魂,
唾手箋天恨少文。
卷去行云宜有主,
放行飛海恐成群。
蒙蒙遮眼尋山遠,
點點送愁緣竹聞。
神女工夫遽如許,
可能匝地洗妖氛。
詩意和賞析:
《苦雨》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世事變遷的感慨之情。詩中的“噎鳩喚雨惱秋魂”形象地描繪了鳥兒的啼叫聲,暗示著秋天的來臨。然而,秋雨卻給詩人帶來苦惱,因為他認為這場雨太少,無法洗滌人間浮塵。
詩中的“唾手箋天恨少文”表達了詩人對天意的不滿,他覺得天意安排的雨水太少,無法滋潤大地。詩句中的“唾手”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不屑和不滿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他對自然的無能為力。
接下來的兩句“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飛海恐成群”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景象變化的思考。詩人認為,行云應該有主宰,而不是隨意變動;飛海若放任不管,可能會形成群集,引發災難。
詩中的“蒙蒙遮眼尋山遠,點點送愁緣竹聞”描繪了雨中山景的模糊景象。詩人用“蒙蒙遮眼”來形容細雨中遮擋了視線,使得遠處的山峰朦朧而遙遠。而“點點送愁緣竹聞”則表達了雨水滴落在竹葉上的聲音,引發了詩人內心的愁緒。
最后兩句“神女工夫遽如許,可能匝地洗妖氛”,以神話傳說中的神女洗滌妖氛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雨水的期待。詩人希望這場苦雨能夠像神女一樣迅速洗滌凈化世間的妖邪之氣。
整首詩以對雨水的苦惱和期待為線索,抒發了詩人對自然界變化和人間煩憂的思考。通過描繪秋雨的種種景象,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轉和世態變遷的哀嘆,同時也展示了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渴望。
“噎鳩喚雨惱秋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yǔ
苦雨
yē jiū huàn yǔ nǎo qiū hún, tuò shǒu jiān tiān hèn shǎo wén.
噎鳩喚雨惱秋魂,唾手箋天恨少文。
juǎn qù xíng yún yí yǒu zhǔ, fàng xíng fēi hǎi kǒng chéng qún.
卷去行云宜有主,放行飛海恐成群。
méng méng zhē yǎn xún shān yuǎn, diǎn diǎn sòng chóu yuán zhú wén.
蒙蒙遮眼尋山遠,點點送愁緣竹聞。
shén nǚ gōng fū jù rú xǔ, kě néng zā dì xǐ yāo fēn.
神女工夫遽如許,可能匝地洗妖氛。
“噎鳩喚雨惱秋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