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雖未老行將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唐雖未老行將老”全詩
天遠寧知心匪石,官卑不許氣如虹。
唐雖未老行將老,衍不應窮究竟窮。
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長風。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上知己》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知己》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詩意表達了作者對知己的思念和對宦海生涯的感慨。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在官場的塵埃中奔波,我的才學和文采在人們中間有了名望。但是,天地之間有多遠,真正的知己卻難以找到,因為我的官職低微,不被允許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唐朝的英杰雖然已經衰老,但他們的才華依然不會枯竭。我多希望有一天能與你一同飛升上天,去收集云霧、捕捉雨水,借助長風的力量。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知己的渴望和對宦海生涯的不滿。作者在官場中度過了十年,積累了文學才華,但他意識到真正的知己難以得到。他的官位卑微,不被允許展示自己的才能,這使得他感到沮喪和無奈。與此同時,作者對唐代英杰的才華仍然抱有敬佩之情,他渴望能有一天與知己一同超越官場的局限,追求更高的境界。
賞析:
《上知己》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首句描繪了作者在宦海中度過十年的光陰,塵埃象征著俗世的喧囂和不測的風波。第二句中,作者自豪地宣告自己的文采和才學在人們中間贏得了聲譽,但同時也再次強調了他的官位低微,無法獲得真正的知己。第三句中,作者提到了唐代英杰,暗示了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才華的敬仰。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憧憬,希望與知己一同超越塵世的局限,追求更高的理想。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場生涯和知己之情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思考。作者渴望得到真正的知己,但卻因為官位低微而受到限制。詩中的思念之情和對過去輝煌時代的回憶,使得這首詩詞充滿了情感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理想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官場環境對人才的壓制和限制。
“唐雖未老行將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ng zhī jǐ
上知己
shí nián huàn hǎi chén āi kè, wén mò yú rén yǒu dǐ gōng.
十年宦海塵埃客,文墨於人有底功。
tiān yuǎn níng zhī xīn fěi shí, guān bēi bù xǔ qì rú hóng.
天遠寧知心匪石,官卑不許氣如虹。
táng suī wèi lǎo xíng jiāng lǎo, yǎn bù yīng qióng jiū jìng qióng.
唐雖未老行將老,衍不應窮究竟窮。
hé rì dé jūn tiān shǎng qù, shōu yún shí yǔ jiè cháng fēng.
何日得君天上去,收云拾雨借長風。
“唐雖未老行將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