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只應無奈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只應無奈若”全詩
白發只應無奈若,青衫定是可憐人。
草侵吟枕依依夢,花傍愁襟故故春。
江上負暄樵牧晚,素書千里慰蕭辰。
分類:
作者簡介(馮時行)
馮時行(1100—1163)宋代狀元。字當可,號縉云,祖籍浙江諸暨(諸暨紫巖鄉祝家塢人),出生地見下籍貫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狀元,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貶,于重慶結廬授課,坐廢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縉云文集》43卷,《易倫》2卷。
《和向文叔見寄》馮時行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向文叔見寄》是宋代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為題材,通過描繪風塵學問者的境遇和內心情感,表達對時光的感慨和對生命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煙云浩蕩五湖身,
老向風塵學問津。
白發只應無奈若,
青衫定是可憐人。
草侵吟枕依依夢,
花傍愁襟故故春。
江上負暄樵牧晚,
素書千里慰蕭辰。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于自己的生活狀態和人生經歷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煙云浩蕩五湖身"形容了作者歷經風塵、輾轉于世的身世,暗示了他的經歷和閱歷。"老向風塵學問津"表達了作者一生求學苦學的決心和執著。"白發只應無奈若,青衫定是可憐人"這兩句詩意深遠,表達出作者對于老去和時光流轉的無奈和對身世的悲涼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草侵吟枕依依夢,花傍愁襟故故春"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感受,傳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憂愁。草侵吟枕,意味著作者的學問和才華逐漸被歲月的侵蝕所淡忘。花傍愁襟,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憂傷與春天的氣息相互交織,暗示了作者對流逝時光和逝去青春的無奈和留戀。
最后兩句"江上負暄樵牧晚,素書千里慰蕭辰"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的安慰和對高遠志向的追求。江上負暄,描繪了夕陽西下的江景和漁民的歸來,通過這一景象,作者表達了對于安寧田園生活和追尋真理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時光流逝的思索,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白發只應無奈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xiàng wén shū jiàn jì
和向文叔見寄
yān yún hào dàng wǔ hú shēn, lǎo xiàng fēng chén xué wèn jīn.
煙云浩蕩五湖身,老向風塵學問津。
bái fà zhǐ yīng wú nài ruò, qīng shān dìng shì kě lián rén.
白發只應無奈若,青衫定是可憐人。
cǎo qīn yín zhěn yī yī mèng, huā bàng chóu jīn gù gù chūn.
草侵吟枕依依夢,花傍愁襟故故春。
jiāng shàng fù xuān qiáo mù wǎn, sù shū qiān lǐ wèi xiāo chén.
江上負暄樵牧晚,素書千里慰蕭辰。
“白發只應無奈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