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斷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今年已斷梅”全詩
苗雖不厭雨,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水滿舞澎湃。
其間田高低,于焉有畏愛。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所作,該詩描繪了山居生活中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今年已斷梅,
七月雨益大。
苗雖不厭雨,
灌恐有余溉。
禾梗正柔嫩,
水滿舞澎湃。
其間田高低,
于焉有畏愛。
中文譯文:
今年的梅花已經凋零,
七月的雨越下越大。
農作物雖然不討厭雨水,
擔心灌溉過量。
稻禾的稈子嫩綠柔軟,
水滿之時起舞波濤。
田地起伏不平,
其中有敬畏與喜愛。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山居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農作物的生長狀態,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悟。
首先,詩人提到今年已經斷了梅花,暗示時間的流逝和季節的更迭。接著,他描述了七月的雨水愈加強盛的情景,以及農作物對雨水的態度。詩中的苗指代農作物,雖然它們不會對雨水感到厭煩,但詩人擔心過多的灌溉會導致水過量。這表現出詩人對農田灌溉的關注,同時也暗示了對過度浪費資源的憂慮。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禾梗柔嫩的狀態,暗示著農作物的生長良好。水滿之時,禾苗在波濤中舞動,展示出勃勃生機。詩人利用這種景象來傳達對豐收和生命力的贊美之情。
最后兩句描述了田地的高低起伏,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界的景觀的敬畏之情。這表明詩人在山居生活中,不僅欣賞自然風光,還對土地的形態變化產生了敬畏和喜愛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山居的自然景象和農田的生長狀況,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變化的觀察和對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風光,同時也表達了對農業生產和資源利用的思考。這首詩具有宋代詩歌的特點,注重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詩人對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界的感悟。
“今年已斷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jīn nián yǐ duàn méi, qī yuè yǔ yì dà.
今年已斷梅,七月雨益大。
miáo suī bù yàn yǔ, guàn kǒng yǒu yú gài.
苗雖不厭雨,灌恐有余溉。
hé gěng zhèng róu nèn, shuǐ mǎn wǔ péng pài.
禾梗正柔嫩,水滿舞澎湃。
qí jiān tián gāo dī, yú yān yǒu wèi ài.
其間田高低,于焉有畏愛。
“今年已斷梅”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