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陽在林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斜陽在林際”全詩
未能望窣堵,屢復涉清泚。
路紆疲腳力,僧老識茶味。
策杖趁棲鴉,斜陽在林際。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山居景致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自然的意象,傳達出作者在山居中的寧靜和舒適之情。
詩中描述了前巖的景色,那里有蘭若花開,小徑幽深宜于輕盈的步履。雖然未能登上高處俯瞰山脈的壯麗景色,但作者多次涉足清泚的溪水中,感受到了清澈的涼意。蜿蜒的山路令人疲倦,但僧老們卻懂得品味茶的滋味,幫助了作者緩解疲勞。
在拄著拐杖時,作者看到了棲息在林間的烏鴉,斜陽透過樹林灑在地面上,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象。這幅景色給人以平和寧靜的感覺,與山居生活相得益彰。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山間的細節,展示了作者在山居中的閑適和寧靜。他并不追求壯麗的風景,而是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賦予了山居以深厚的意蘊。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山居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山間的寧靜與恬淡,領略到大自然的美麗與安寧。
“斜陽在林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qián yán yǒu lán rě, wěi jìng yí xì lǚ.
前巖有蘭若,委徑宜細履。
wèi néng wàng sū dǔ, lǚ fù shè qīng cǐ.
未能望窣堵,屢復涉清泚。
lù yū pí jiǎo lì, sēng lǎo shí chá wèi.
路紆疲腳力,僧老識茶味。
cè zhàng chèn qī yā, xié yáng zài lín jì.
策杖趁棲鴉,斜陽在林際。
“斜陽在林際”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