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復月掛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已復月掛昏”全詩
大兒教以孝,小兒撫以溫。
舉觴意未暢,已復月掛昏。
興言還吾廬,更待它日論。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東岡老道友,
招我閱子孫。
大兒教以孝,
小兒撫以溫。
詩詞描繪了詩人與一位東岡老道友相聚的情景。這位老道友邀請詩人一同觀賞他的后代子孫們。大兒子教給他們孝行之道,小兒子以溫柔的方式對待他們。
舉觴意未暢,
已復月掛昏。
興言還吾廬,
更待它日論。
詩人舉起酒杯,意欲暢飲,然而情緒卻未能完全宣泄,此時月亮已經掛在天空,昏暗了下來。回到自己的居所,他期待著將來的時機,再次與老道友共談詩論道。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山居生活中的閑適與寧靜,以及與友人相聚的歡樂。詩中描繪了一種家庭和睦的氛圍,大兒子教育子孫孝行,小兒子以溫柔款待他們。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友情、家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時,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未來的期待與希望,詩人希望有更多的機會與老道友再次相聚,繼續談論詩歌和人生的哲思。這種對未來的期待增添了一絲溫暖和期盼的情感。
《山居雜詩九十首》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飽含深情的山居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描繪詩人與老道友的相聚,以及家庭和諧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對友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期待與希望。這首詩詞給人以寧靜、溫馨和希望的感受,引發讀者對友情和家庭價值的思考。
“已復月掛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dōng gāng lǎo dào yǒu, zhāo wǒ yuè zǐ sūn.
東岡老道友,招我閱子孫。
dà ér jiào yǐ xiào, xiǎo ér fǔ yǐ wēn.
大兒教以孝,小兒撫以溫。
jǔ shāng yì wèi chàng, yǐ fù yuè guà hūn.
舉觴意未暢,已復月掛昏。
xìng yán hái wú lú, gèng dài tā rì lùn.
興言還吾廬,更待它日論。
“已復月掛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