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終歲間”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以終歲間”全詩
田頭與地尾,一一意所量。
躬耕辨好怯,擇種均豐荒。
所以終歲間,食米不及糠。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山居生活的瑣碎和困苦,表達了詩人對農田勞作的辛勤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意:
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展現了農田勞作的場景和詩人的心境。詩人在山居中辛勤地收割菽麥、插秧,精確地衡量著田頭和地尾的大小,力求平衡。他雖然勤勞辛苦,但選擇種植和耕作的技巧卻畏首畏尾,懷疑自己的能力。然而,他仍然努力選擇最好的品種,希望能夠收獲豐盛的莊稼。然而,盡管他的努力,一年下來的糧食產量卻不夠養活他自己,只能吃米不夠糠。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詞語和簡潔的句式展現了農田勞作的細節,給人一種樸實而真實的感覺。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勞作過程和選擇,表達了他對農田勞作的勤勉和對生活的思考。他不僅僅是在描述農田的景象,更是在借助田園生活來探討人生和命運的問題。
詩中的"躬耕辨好怯,擇種均豐荒"表現了詩人在耕作過程中的猶豫和擔憂,但他依然堅持選擇最好的品種,希望能夠收獲豐盛的莊稼。這種對生活的努力和樂觀態度是詩人堅守山居生活的動力所在。
最后兩句"所以終歲間,食米不及糠"則直接揭示了詩人山居生活的艱辛和貧困。詩人的努力和汗水似乎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他的收獲無法滿足溫飽的需求。這種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生活的反思,增加了詩詞的深度和哲理。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農田勞作的辛勤和詩人內心的掙扎。通過描繪山居生活的細節,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感慨。這首詩詞既反映了宋代農民的艱辛生活,又折射出人們對于勞動和生存的不易。
“所以終歲間”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gāo yuán shōu shū mài, xià tián chā hé yāng.
高原收菽麥,下田插禾秧。
tián tóu yǔ dì wěi, yī yī yì suǒ liàng.
田頭與地尾,一一意所量。
gōng gēng biàn hǎo qiè, zé zhǒng jūn fēng huāng.
躬耕辨好怯,擇種均豐荒。
suǒ yǐ zhōng suì jiān, shí mǐ bù jí kāng.
所以終歲間,食米不及糠。
“所以終歲間”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仄韻) 去聲十六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