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穢已平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險穢已平治”全詩
橫斜任所適,光麗世非種。
險穢已平治,屋背欲洶涌。
年豐此兆之,有秋高可拱。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居雜詩九十首》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以山居為背景,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變幻莫測的氣象現象,同時融入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主題,通過描繪江海間吹拂的天風,如舞蹈般飄散在千垅之間。作者以"橫斜任所適"的方式表達了自然界中的無拘無束,山巒隨心所欲地延伸和展開。光麗的景象并非是被人為種植的,而是自然界本身所賦予的。
詩中也透露出對社會的思考。作者提到"險穢已平治",表明艱難險阻已經得到克服和解決。然而,"屋背欲洶涌"的描寫傳遞了一種不穩定、動蕩的氛圍,似乎預示著更多挑戰和困擾的到來。然而,"年豐此兆之,有秋高可拱"的句子表達了一種積極的態度,暗示著在困境之后會有豐收和美好的時光。這種樂觀的態度可能是作者對社會變革和希望的一種表達。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既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壯觀,又融入了對社會現象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詩人的感悟,詩中透露出對自然界和人生的深刻觀察和頗具哲理的思考。
“險穢已平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jū zá shī jiǔ shí shǒu
山居雜詩九十首
jiāng hǎi chuī tiān fēng, fēi wǔ sàn qiān lǒng.
江海吹天風,飛舞散千垅。
héng xié rèn suǒ shì, guāng lì shì fēi zhǒng.
橫斜任所適,光麗世非種。
xiǎn huì yǐ píng zhì, wū bèi yù xiōng yǒng.
險穢已平治,屋背欲洶涌。
nián fēng cǐ zhào zhī, yǒu qiū gāo kě gǒng.
年豐此兆之,有秋高可拱。
“險穢已平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