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輦卻成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辭輦卻成非”全詩
趙瑟弦初絕,秦箏曲更哀。
蛛綱羅妝鑒,庭蕪暗玉階。
聽雞雖自誤,辭輦卻成非。
猶謝昭陽月,時來照寢衣。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秋閨怨》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閨怨》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憂勤番作妒,險詖自為才。
趙瑟弦初絕,秦箏曲更哀。
蛛綱羅妝鑒,庭蕪暗玉階。
聽雞雖自誤,辭輦卻成非。
猶謝昭陽月,時來照寢衣。
詩意:
《秋閨怨》描繪了一個女子在秋天的閨房中的怨憂之情。她勤勉地為自己的才華而自豪,但這使得她備受妒忌的困擾。她聽到了趙國的瑟弦初次斷裂的聲音,秦國的箏曲更加悲傷。她在屋內看著蛛網上的妝飾照影,庭院里的花草漸漸凋零,暗淡了玉階的光彩。雖然她本應早起聽雞報曉,但她因為憂慮而耽誤了時間,最終錯過了舉行朝會的機會,這被視為一種過失。盡管如此,她仍然感激昭陽宮的明月,因為它時常照亮她的寢衣。
賞析:
《秋閨怨》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中女子內心的情感和心境。詩詞以描寫秋天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女子的內心獨白,表達了她的憂慮和不滿。女子自詡才華出眾,但她的勤勉和自信引發了他人的嫉妒,使她倍感壓力和困擾。詩人通過對趙瑟和秦箏的描繪,進一步加強了詩詞的悲涼氛圍。蛛網上的妝飾照影、庭院中凋零的花草,以及失去朝會的機會,都成為女子內心痛苦的象征。然而,詩詞最后以女子對昭陽月的感激之情作結,暗示她仍然保持著一份樂觀的態度。
整首詩詞情感細膩而真切,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展現了女子內心的掙扎和無奈。詩詞以婉約的筆法表現了女子在封閉的閨房中所感受到的困頓和痛苦,同時也透露出對自己才華的自豪和對美好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對女子內心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宋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和內心生活,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意義。
“辭輦卻成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guī yuàn
秋閨怨
yōu qín fān zuò dù, xiǎn bì zì wèi cái.
憂勤番作妒,險詖自為才。
zhào sè xián chū jué, qín zhēng qū gèng āi.
趙瑟弦初絕,秦箏曲更哀。
zhū gāng luó zhuāng jiàn, tíng wú àn yù jiē.
蛛綱羅妝鑒,庭蕪暗玉階。
tīng jī suī zì wù, cí niǎn què chéng fēi.
聽雞雖自誤,辭輦卻成非。
yóu xiè zhāo yáng yuè, shí lái zhào qǐn yī.
猶謝昭陽月,時來照寢衣。
“辭輦卻成非”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