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托遇明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托遇明主”全詩
逸足看夷猶,四足入風雨。
右盼空流沙,左歷無全虜。
中夜視房心,趣目翻霞舉。
朝飲昆侖池,夕秣龍川渚。
毛族空成群,斑駁亦何數。
神物不虛生,寄托遇明主。
所適無險難,要知同彼此。
歸來脫羈束,飽食芻與粟。
主人已封侯,安步驅華轂。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白馬篇》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馬篇》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馬何翩翩,況復值神武。
白馬輕盈自由地奔跑,尤其適合作戰英勇。
逸足看夷猶,四足入風雨。
它的敏捷蹄步看著像在玩耍,無論在風雨中都能行動自如。
右盼空流沙,左歷無全虜。
向右眺望,只見廣闊的流沙荒原,向左回首,已沒有任何敵寇存在。
中夜視房心,趣目翻霞舉。
在午夜里,它的目光犀利地注視著主人的內心,興致勃勃地抬高頭顱。
朝飲昆侖池,夕秣龍川渚。
清晨時,它飲水于昆侖山的池塘;傍晚時,它在龍川的河灘上吃草。
毛族空成群,斑駁亦何數。
它身邊的同類已經不復存在,它們的毛色斑駁多樣,不可勝數。
神物不虛生,寄托遇明主。
它是一種神奇的生物,并非虛幻的存在,它期待著遇見明主,成為其忠誠的寄托。
所適無險難,要知同彼此。
在任何環境下都能自如適應,只要明白相互間的共同之處。
歸來脫羈束,飽食芻與粟。
歸來之后,它將解除束縛,盡情享受飽食草料和谷物。
主人已封侯,安步驅華轂。
它的主人已經被封為侯爵,它自在地行走,驅動華麗的馬車。
這首詩詞《白馬篇》描繪了一匹白馬的形象和特點,突出了它的勇猛忠誠以及適應力強的特點。通過白馬的形象,詩人表達了對忠誠、自由和與明主相得益彰的價值觀的謳歌。整首詩詞流暢自然,字里行間透露著對白馬的贊美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寄托遇明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mǎ piān
白馬篇
bái mǎ hé piān piān, kuàng fù zhí shén wǔ.
白馬何翩翩,況復值神武。
yì zú kàn yí yóu, sì zú rù fēng yǔ.
逸足看夷猶,四足入風雨。
yòu pàn kōng liú shā, zuǒ lì wú quán lǔ.
右盼空流沙,左歷無全虜。
zhōng yè shì fáng xīn, qù mù fān xiá jǔ.
中夜視房心,趣目翻霞舉。
cháo yǐn kūn lún chí, xī mò lóng chuān zhǔ.
朝飲昆侖池,夕秣龍川渚。
máo zú kōng chéng qún, bān bó yì hé shù.
毛族空成群,斑駁亦何數。
shén wù bù xū shēng, jì tuō yù míng zhǔ.
神物不虛生,寄托遇明主。
suǒ shì wú xiǎn nán, yào zhī tóng bǐ cǐ.
所適無險難,要知同彼此。
guī lái tuō jī shù, bǎo shí chú yǔ sù.
歸來脫羈束,飽食芻與粟。
zhǔ rén yǐ fēng hóu, ān bù qū huá gǔ.
主人已封侯,安步驅華轂。
“寄托遇明主”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