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燕雀安之”全詩
皇之輿兮,仆夫乘之。
沉沉廣宇兮,燕雀安之。
晨羞夕膳,誰其眎之。
親不我思兮,我寧不悲。
皚皚繁霜,兒則履之。
父兮母兮,兒知兒非。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琴操·履霜操》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琴操·履霜操》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皇帝的馬車啊,僕人們快馳向前。
皇帝的轎車啊,僕人們乘坐其中。
廣袤遼闊的天地啊,燕雀自在其中。
早晨的羞愧,晚餐由誰準備。
親人不思念我,我寧愿不悲傷。
白白的厚霜,孩子們踏在上面。
父親啊,母親啊,孩子知道自己并非你們的血脈。
詩意和賞析:
《琴操·履霜操》通過表達個人對于親情和社會地位的思考,展現了曹勛在宋代社會中的個人體驗與情感。詩中以皇帝與僕人之間的對比,以及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疏離感,揭示了社會等級和親情之間的冷漠與隔閡。
詩詞開篇以皇帝的馬車和轎車作為象征,代表著高貴的地位和權勢。僕人們的奔馳和乘坐則突出了他們的卑微與依附。廣袤遼闊的天地中,燕雀自在其中,與皇帝和僕人形成鮮明對比,燕雀自由自在,而皇帝與僕人則受到社會地位的限制。
詩詞中的幾句描述了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如早晨的羞愧和晚餐的準備,暗示了詩人對于親情的渴望和缺失。詩中表達出詩人對于親人的冷漠和疏離,感嘆親情的缺失和無奈。
最后兩句“白白的厚霜,孩子們踏在上面。父親啊,母親啊,孩子知道自己并非你們的血脈。”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身份的認知和自省,他意識到自己并非真正的親子關系,感嘆著這種親情的缺失和無法填補的空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親情和社會地位的思考與感悟,揭示了宋代社會等級制度下的人際關系的冷漠和親情的缺失,通過對瑣碎生活細節的描寫,展示了一種對人生現實的思考和反思。
“燕雀安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cāo lǚ shuāng cāo
琴操·履霜操
huáng zhī chē xī, pū fū chí zhī.
皇之車兮,仆夫馳之。
huáng zhī yú xī, pū fū chéng zhī.
皇之輿兮,仆夫乘之。
chén chén guǎng yǔ xī, yàn què ān zhī.
沉沉廣宇兮,燕雀安之。
chén xiū xī shàn, shuí qí shì zhī.
晨羞夕膳,誰其眎之。
qīn bù wǒ sī xī, wǒ níng bù bēi.
親不我思兮,我寧不悲。
ái ái fán shuāng, ér zé lǚ zhī.
皚皚繁霜,兒則履之。
fù xī mǔ xī, ér zhī ér fēi.
父兮母兮,兒知兒非。
“燕雀安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