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翳不浹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求翳不浹辰”全詩
義方能教子,佛理已詮身。
臥病才逾月,求翳不浹辰。
人間膺上壽,松路黯凝塵。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陳太夫人挽章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太夫人挽章二首》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陳太夫人的形象和境遇,表達了對她高尚品德和長壽的贊頌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人生短暫和世俗沉浮的思考。
譯文:
淑德兼前懿,年齡甫八旬。
義方能教子,佛理已詮身。
臥病才逾月,求翳不浹辰。
人間膺上壽,松路黯凝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陳太夫人為主題,通過描述她的品德和境遇,展現了她高尚的德行和令人敬佩的身份。詩中提到她的淑德(淑女的美德)和前懿(先賢的品行),這表明她具備了雙重的美德,兼具了傳統的女性美德和古代賢婦的美德。
詩人進一步指出,陳太夫人注重教育子女,重視道義,這是她能夠教育出品行高尚的子女的原因。同時,她對佛理的理解也已經融入到她的生活之中,成為了她身體力行的信仰。
接下來,詩人提到陳太夫人臥病已有一個多月,雖然她身體不適,但她的追求并沒有停止。她仍然追求更高的境界,尋求更深的真理。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陳太夫人的贊美之情。他認為夫人能夠在人間享受長壽的福壽,但是她所走的道路已經黯淡而凝重,松路也因時間的流轉而積滿塵土,暗示著人生短暫而世俗的沉浮。
這首詩通過描繪陳太夫人的品德和經歷,傳達了對她高尚德行和追求真理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反映了人生短暫和物質浮華的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成功地表達了對陳太夫人的敬重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求翳不浹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tài fū rén wǎn zhāng èr shǒu
陳太夫人挽章二首
shū dé jiān qián yì, nián líng fǔ bā xún.
淑德兼前懿,年齡甫八旬。
yì fāng néng jiào zǐ, fó lǐ yǐ quán shēn.
義方能教子,佛理已詮身。
wò bìng cái yú yuè, qiú yì bù jiā chén.
臥病才逾月,求翳不浹辰。
rén jiān yīng shàng shòu, sōng lù àn níng chén.
人間膺上壽,松路黯凝塵。
“求翳不浹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