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高湖海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名高湖海內”全詩
名高湖海內,詩在笑談中。
光泛崇蘭露,香傳碧桂風。
只應家學著,更看廟堂功。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和王應夫見貽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王應夫見貽二首》是宋代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不見王應夫已久,我永遠懷念我們清晰的相聚。
他的名聲在湖海之內廣為傳頌,他的詩篇常常成為我們談笑之間的話題。
他的才華如同濕潤的蘭花葉上的露水一樣閃爍著光芒,他的詩歌就像藍色桂花飄散的芬芳風。
他的家族傳承學問,更是在廟堂中展現出卓越的功業。
詩意:
這首詩詞是曹勛以自己與王應夫相見并交流的經歷為題材創作的。詩詞表達了曹勛對王應夫的懷念之情以及對他在文學上的贊賞。曹勛稱贊王應夫的名聲在湖海之內廣為傳頌,說明他的才華和成就在文壇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賞。曹勛進一步用蘭花和桂花的形象來描繪王應夫的才華,蘭花的露水閃爍光芒,象征王應夫的詩歌在文學界中光彩照人;桂花的香氣傳播四方,象征王應夫的聲名遠播。最后,曹勛表示王應夫的家族不僅傳承了學問,更在廟堂中取得了卓越的功業,體現了他在官場上的成就和地位。
賞析:
這首詩詞流露出作者對王應夫的敬佩和懷念之情,詩意深沉而充滿贊美。通過以湖海、蘭花和桂花等意象的運用,曹勛生動地描繪了王應夫的聲名和才華,使得讀者對王應夫的形象和成就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整首詩詞語言簡練而優美,詩情雅致,展現了宋代文人對才華出眾的人的推崇和贊賞。同時,通過對家族傳承和廟堂功業的提及,也折射出當時士人追求功名和家族榮譽的價值觀。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王應夫的敬佩之情,又反映了當時文化和社會的一些特點,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名高湖海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yīng fū jiàn yí èr shǒu
和王應夫見貽二首
bú jiàn yīng fū jiǔ, yǒng huái qīng wù tóng.
不見應夫久,永懷清晤同。
míng gāo hú hǎi nèi, shī zài xiào tán zhōng.
名高湖海內,詩在笑談中。
guāng fàn chóng lán lù, xiāng chuán bì guì fēng.
光泛崇蘭露,香傳碧桂風。
zhǐ yīng jiā xué zhe, gèng kàn miào táng gōng.
只應家學著,更看廟堂功。
“名高湖海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