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駕后龍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方駕后龍輿”全詩
靈風翔羽葆,舒轡聳云裾。
凌虛前虎節,方駕后龍輿。
平旦辭龜嶺,禺中過鳳虛。
故里頻遷改,山川遽有無。
當時武昌水,清淺轉城隅。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黃鶴》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黃鶴》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華麗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壯麗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黃鶴飛上青天,子晉升為真后,茅君初次謁見帝王。靈動的風兒托著黃鶴飛翔,舒展著長長的韁繩,高聳云霄的衣裾。前面是凌虛的虎節,后面是方駕的龍車。清晨告別了龜山嶺,經過禺中的鳳凰山。故鄉頻繁改變,山川有時存在,有時消失。當時武昌的水清淺,轉過了城隅。
這首詩詞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情厚意。黃鶴在詩中象征著高飛的志向和英勇的精神,它飛上青天,寓意著子晉升為真后,茅君初次進見帝王的喜悅與榮耀。描繪黃鶴飛翔的靈動場景,使整個詩篇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詩中還通過描述舒展的韁繩、高聳的衣裾等細節,展示了宏偉壯麗的場面。前面是凌虛的虎節,表現了子晉的威嚴和權勢;后面是方駕的龍車,象征著官職顯赫。這些形象的描繪使整個詩詞具有雄壯而莊嚴的氛圍。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故鄉的變遷使山川有時存在,有時消失,折射出作者對故鄉變遷的感慨和痛惜。詩末描繪的武昌水清淺轉過城隅,似乎也暗示了作者遠離故鄉的離愁別緒。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華麗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并通過描繪壯麗的場景和細節,表達了作者對子晉升真后和茅君謁見帝初的歡喜和莊重。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故鄉變遷和離愁別緒的感慨,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方駕后龍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ng hè
黃鶴
zi jìn shēng zhēn hòu, máo jūn yè dì chū.
子晉升真后,茅君謁帝初。
líng fēng xiáng yǔ bǎo, shū pèi sǒng yún jū.
靈風翔羽葆,舒轡聳云裾。
líng xū qián hǔ jié, fāng jià hòu lóng yú.
凌虛前虎節,方駕后龍輿。
píng dàn cí guī lǐng, yú zhōng guò fèng xū.
平旦辭龜嶺,禺中過鳳虛。
gù lǐ pín qiān gǎi, shān chuān jù yǒu wú.
故里頻遷改,山川遽有無。
dāng shí wǔ chāng shuǐ, qīng qiǎn zhuǎn chéng yú.
當時武昌水,清淺轉城隅。
“方駕后龍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