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德晨淵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耆德晨淵衷”全詩
宰司資大政,帝座識孤忠。
烏府無前匹,龍驤有舊功。
中興追錄處,耆德晨淵衷。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林徽猷挽間二首》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徽猷挽間二首》是宋代曹勛創作的詩詞。本文將為您提供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處朝廷日,堅持諫諍風。
宰司資大政,帝座識孤忠。
烏府無前匹,龍驤有舊功。
中興追錄處,耆德晨淵衷。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林徽猷曾在朝廷任職的經歷,以及他堅守諫言和忠誠的精神。在詩中,作者稱頌了林徽猷在朝廷中的貢獻和忠誠,他以獨特的才能和品德,為國家大政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并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和認可。作者還贊揚了林徽猷在國家復興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智慧和品德被記錄在歷史之中,彰顯了他的卓越價值。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林徽猷的敬佩和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富有象征意義的詞語,如"烏府"和"龍驤",形象地描繪了林徽猷在政治舞臺上的卓越才能和杰出成就。詩人通過對林徽猷的贊美,也抒發了對忠誠和公正的崇高追求。
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中興時期的推崇和對耆德(具有豐富經驗和深厚學識的長者)的敬重。通過將林徽猷置于中興時期的背景中,詩人強調了他在國家復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對國家前途的憂思和呼喚。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林徽猷的頌揚,展示了他作為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忠誠之士的品質和貢獻。詩人通過簡潔而富有力量的語言,表達了對忠誠、正直和智慧的贊美,同時也體現了對國家興衰和歷史價值的關切。
“耆德晨淵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huī yóu wǎn jiān èr shǒu
林徽猷挽間二首
xī chù cháo tíng rì, jiān chí jiàn zhēng fēng.
昔處朝廷日,堅持諫諍風。
zǎi sī zī dà zhèng, dì zuò shí gū zhōng.
宰司資大政,帝座識孤忠。
wū fǔ wú qián pǐ, lóng xiāng yǒu jiù gōng.
烏府無前匹,龍驤有舊功。
zhōng xīng zhuī lù chù, qí dé chén yuān zhōng.
中興追錄處,耆德晨淵衷。
“耆德晨淵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