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誰為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其誰為傷”全詩
身之孔昭兮,而其智之不揚。
維元首之昧昧兮,而股肱孰為其良。
吁嗟乎,貍之祥兮。
非吾之傷兮,其誰為傷。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琴操·殘形操》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琴操·殘形操》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貍的文章啊,多么美妙動人。他的外表啊,卻不能展示他的智慧。作為統治者,他卻昏昏然不明,又有誰能為他的股肱效命呢?唉喲,貍的吉兆啊。不是我所受的傷害,那又有誰會受傷呢?
詩意:
《琴操·殘形操》通過描寫貍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思考。貍在詩中象征著一些統治者,他們雖然外表華麗,卻缺乏智慧和能力,導致國家治理不善。詩人通過對貍的描寫,表達了對這些統治者的批評和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貍的形象作為隱喻,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當時統治者的不滿和警示。詩中作者對貍的外表進行了美妙的描繪,突出了其文章的魅力,然而與此同時,作者也指出貍的外表并不能展示其智慧,形容了統治者的愚昧和無能。詩人對統治者的批評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貫穿全詩,通過貍的形象使抽象的思想和情感更加形象化。最后的呼喊“唉喲,貍的吉兆啊”,以及“不是我所受的傷害,那又有誰會受傷呢?”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思考,進一步強調了統治者的無能和對社會的傷害。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貼近生活的形象描寫和抒發情感,以貍喻指當時的統治者,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它既有文學的美感,又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是一首富有批判意義和社會關懷的詩詞作品。
“其誰為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cāo cán xíng cāo
琴操·殘形操
lí zhī wén xī, wèi hū qí chéng zhāng.
貍之文兮,蔚乎其成章。
shēn zhī kǒng zhāo xī, ér qí zhì zhī bù yáng.
身之孔昭兮,而其智之不揚。
wéi yuán shǒu zhī mèi mèi xī, ér gǔ gōng shú wèi qí liáng.
維元首之昧昧兮,而股肱孰為其良。
xū jiē hū, lí zhī xiáng xī.
吁嗟乎,貍之祥兮。
fēi wú zhī shāng xī, qí shuí wèi shāng.
非吾之傷兮,其誰為傷。
“其誰為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