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話向來倦游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重話向來倦游處”全詩
臨安始終三十載,我亦掛冠君歸閩。
重話向來倦游處,蒼顏禿鬢皆如銀。
喜君南歸不可從,雁飛時寄天臺春。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送鄭猷歸福唐》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鄭猷歸福唐》是宋代曹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詩人送別好友鄭猷回到他的故鄉福唐的場景。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你的家族有著唐朝最杰出的人物,
在耕作的隱谷口中與子真一起。
三十年來一直在臨安,
我也曾經掛上官帽,但如今返歸福建。
重逢之際,我們談論著厭倦的旅途,
我們的面容已經蒼老,頭發也如同銀絲。
我為你的南歸而高興,但不能隨行,
只能將寄托之情寫在飛翔的雁兒上,寄往天臺山的春天。
詩意:
《送鄭猷歸福唐》表達了詩人曹勛對好友鄭猷的離別之情。鄭猷是詩人眼中的“唐第一人”,而曹勛則曾在臨安任職三十年,后來放棄官職回到福建。詩人描述了兩人重逢的場景,他們談論著旅途的辛苦和彼此的歲月滄桑,表達了對友情的深厚感激之情。詩人雖然為鄭猷的南歸感到高興,但由于自身的原因無法同行,只能借助飛翔的雁兒將自己的心意寄托給他,表達了對友誼的留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友誼和離別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鄭猷的敬愛和離別之情。詩人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刻畫了兩人的相聚和分別的情景,以及彼此的心境和感受。詩中的“唐第一人”和“臨安始終三十載”等詞語,突出了鄭猷在政治和社會地位上的杰出和曹勛在臨安任職的時間之久,強調了兩人的身份和經歷。詩人對歲月流轉和友情的思考,使整首詩流露出深情和留戀之情,給人以深深的感慨和思考。最后,詩人運用雁兒寄托思念之情的手法,增添了一絲哀愁和離別的憂傷,使整首詩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深情厚意,表達了詩人對友誼和離別的思考和感慨。同時,通過對具體場景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使詩詞更具畫面感和感染力,讓讀者在情感上能夠與詩人產生共鳴。
“重話向來倦游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èng yóu guī fú táng
送鄭猷歸福唐
jūn jiā yǒu táng dì yī rén, gēng yǐn gǔ kǒu tóng zǐ zhēn.
君家有唐第一人,耕隱谷口同子真。
lín ān shǐ zhōng sān shí zài, wǒ yì guà guān jūn guī mǐn.
臨安始終三十載,我亦掛冠君歸閩。
zhòng huà xiàng lái juàn yóu chù, cāng yán tū bìn jiē rú yín.
重話向來倦游處,蒼顏禿鬢皆如銀。
xǐ jūn nán guī bù kě cóng, yàn fēi shí jì tiān tāi chūn.
喜君南歸不可從,雁飛時寄天臺春。
“重話向來倦游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