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薄徒累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叢薄徒累百”全詩
長身數竿足,叢薄徒累百。
稍令掩翳去,漸放修直色。
要知清明朝,惡者在所格。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及甫坐上分題賦洗竹得百字》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及甫坐上分題賦洗竹得百字》
詩意: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及甫坐在竹林中,用竹子作為題材進行創作。他剪伐了一些竹子,但不知道能夠寫多少字的賦文。他發現那些長得高大的竹子只能取得幾根,而那些叢生的細小竹枝卻能夠得到更多的數量。他稍微修整了一下竹子,去掉了一些不好看的部分,逐漸顯露出竹子本色的美麗。詩人意識到,清晨的陽光下,惡劣的竹子也能夠展示出它們的特色。
賞析:這首詩以竹子為主題,通過描寫及甫剪伐竹子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竹子的獨特感受。詩中的竹子象征了品格和人生態度。竹子高大的部分代表了高尚的品德和追求,而細小的竹枝則代表了平凡的人和事。詩人選擇了細小的竹枝,表明他對普通人和事物的關注和贊美,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平凡中蘊含美麗的哲理。通過修整竹子,詩人表達了對生活中不好的方面的排除和改善的愿望,以及在漸漸去除雜質的過程中,事物逐漸顯露本真之美的思考。最后,詩人以清明朝的陽光為背景,表現了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即使是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夠展現出自己的特色和價值。
總之,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及甫在竹林中的創作過程,以及對竹子、生活和人性的獨特感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寓意深遠的意象,詩人傳達了對平凡事物的關注和贊美,以及對改善和提升的追求。這首詩給人以啟示,即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美和價值,通過不斷修整和提煉,展現出自己獨特的光芒。
“叢薄徒累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fǔ zuò shàng fèn tí fù xǐ zhú dé bǎi zì
及甫坐上分題賦洗竹得百字
guǒ dāo zhú yǒu jiù guàn, jiǎn fá wèi róng cè.
{果刂}竹有舊貫,剪伐未容測。
cháng shēn shù gān zú, cóng báo tú lèi bǎi.
長身數竿足,叢薄徒累百。
shāo lìng yǎn yì qù, jiàn fàng xiū zhí sè.
稍令掩翳去,漸放修直色。
yào zhī qīng míng cháo, è zhě zài suǒ gé.
要知清明朝,惡者在所格。
“叢薄徒累百”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