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處見新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逢佳處見新詩”全詩
我亦欲尋潮揭去,擬求握手話風期。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書王應夫題記后》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書王應夫題記后》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詞描寫了作者在欣賞他人的新詩之時,被其美妙的語言所吸引。詩人以絢麗的春紅來比喻這些新詩,同時表達了自己也想創作出令人陶醉的佳作,希望能和其他才子們一同交流切磋。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每逢佳處見新詩,
語妙春紅繞萬枝。
我亦欲尋潮揭去,
擬求握手話風期。
詩中的“新詩”指的是他人創作的優秀詩作,詩人每次遇到佳作都倍感喜悅。詩人使用了“春紅繞萬枝”的意象,將新詩的美妙比作盛開的春花,絢麗多彩、美輪美奐。這種比喻展示了詩人對于新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創作的渴望。他希望能夠找到靈感的源泉,以創作出與他人同樣優秀的作品。他期待能夠和其他有才華的人相遇,共同交流切磋,相互啟發。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心愿,展現了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對文學交流的向往。
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對他人才華的贊美之情,也表達了自己對于創作的追求和向往。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富有意象的描寫,將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傳達給讀者。整首詩詞展示了詩人對于詩歌的熱愛以及對于文學創作和交流的渴望,啟發人們對于藝術追求的思考。
“每逢佳處見新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ū wáng yīng fū tí jì hòu
書王應夫題記后
měi féng jiā chù jiàn xīn shī, yǔ miào chūn hóng rào wàn zhī.
每逢佳處見新詩,語妙春紅繞萬枝。
wǒ yì yù xún cháo jiē qù, nǐ qiú wò shǒu huà fēng qī.
我亦欲尋潮揭去,擬求握手話風期。
“每逢佳處見新詩”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