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霜天清曉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是霜天清曉時”全詩
未論蓮社重分袂,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須舊德,長淮風月待新詩。
行看紫詔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曉時。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送張才甫知池陽》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才甫知池陽》是宋代曹勛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送別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愁思和離別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頻向長亭折柳枝,
客中送客動愁思。
未論蓮社重分袂,
第喜牙璋再把麾。
旁塞兵民須舊德,
長淮風月待新詩。
行看紫詔求耆宿,
正是霜天清曉時。
詩意:
詩人頻頻來到長亭,摘下柳枝,寄托著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他身為客人在異鄉送別別的客人,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惆悵。雖然心有不舍,但他依然欣喜于朋友能再次拿起牙璋(古代軍事中的旗幟)引領他們的歸途。旁塞的邊塞兵民需要忠誠的德行,而長淮的風景和美好的月色則等待著他創作新的詩篇。他希望能得到紫詔(古代官方的詩文征集令),以尋求老一輩文人的指導和啟示。此時正是寒霜天氣清澈明亮的早晨。
賞析:
這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通過頻繁折柳、長亭送別的描寫,詩人將自己置身于別離之境中,展現了離情別緒的沉思之情。他思念著遠行的朋友,同時又充滿對未來的期待和歡喜。詩中旁塞兵民須舊德、長淮風月待新詩的意象,反映了詩人對社會和文學創作的期許。最后一句"正是霜天清曉時",用清澈明亮的寒晨來作為詩篇的結尾,給人以希望和明朗的感覺。
整首詩情感真摯,言簡意賅。通過描寫離別場景和表達內心愁思,詩人巧妙地將個人情感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展示了他對友誼、責任和文學創作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個人情感的抒發,又有社會關懷的體現,是一首意境深遠、寓意豐富的佳作。
“正是霜天清曉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cái fǔ zhī chí yáng
送張才甫知池陽
pín xiàng cháng tíng zhé liǔ zhī, kè zhōng sòng kè dòng chóu sī.
頻向長亭折柳枝,客中送客動愁思。
wèi lùn lián shè zhòng fēn mèi, dì xǐ yá zhāng zài bǎ huī.
未論蓮社重分袂,第喜牙璋再把麾。
páng sāi bīng mín xū jiù dé, zhǎng huái fēng yuè dài xīn shī.
旁塞兵民須舊德,長淮風月待新詩。
xíng kàn zǐ zhào qiú qí sù, zhèng shì shuāng tiān qīng xiǎo shí.
行看紫詔求耆宿,正是霜天清曉時。
“正是霜天清曉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