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波寒并水光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簾波寒并水光浮”全詩
五湖煙月應無意,四海風塵計少留。
掛旆天山端有待,要憑巨楫濟橫流。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題人舫齋》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人舫齋》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幽遠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譯文:
君家建起一座虛擬的舫齋,想見低矮的窗戶處事事都顯得幽靜。竹干靈巧地與桅影融合在寺廟中,簾波在寒冷中和水光一起漂浮。五湖的煙霧和明月似乎并不在意,四海的風塵也很少停留。掛著旗幟的天山端坐等待,需要依靠巨大的槳漿渡過橫流。
詩意和賞析:
《題人舫齋》通過描繪舫齋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寧靜、幽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低窗、竹干、簾波等形象都展現了一種安靜和閑適的氛圍,與自然相融合。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繁忙世俗的疏離感。五湖煙月和四海風塵的描述暗示了詩人的心境,他不被世俗所困擾,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深思。
詩中提到的天山和巨楫,象征著詩人對遠方的渴望和追求。天山高聳入云,是邊疆的象征,掛旆于此,表明詩人心懷壯志,期待有所作為。而要憑巨楫濟橫流,則寓意著詩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需要克服困難和阻力。
《題人舫齋》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寧靜幽遠的畫面,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征意義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寧靜生活和遠大理想的憧憬。這首詩以清新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引發讀者對于追求內心寧靜與遠大理想的思考。
“簾波寒并水光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rén fǎng zhāi
題人舫齋
jūn jiā zuò wū nǐ xū zhōu, xiǎng jiàn dī chuāng shì shì yōu,
君家作屋擬虛舟,想見低窗事事幽,
zhú gàn qiǎo tóng qiáng yǐng sì, lián bō hán bìng shuǐ guāng fú.
竹干巧同檣影寺,簾波寒并水光浮。
wǔ hú yān yuè yīng wú yì, sì hǎi fēng chén jì shǎo liú.
五湖煙月應無意,四海風塵計少留。
guà pèi tiān shān duān yǒu dài, yào píng jù jí jì héng liú.
掛旆天山端有待,要憑巨楫濟橫流。
“簾波寒并水光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