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節未隨塵土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壯節未隨塵土變”全詩
華顛久已從公道,青眼遙思有故人。
壯節未隨塵土變,窮愁專與歲時新。
鄒枚正此游梁倦,引手毋令浪苦辛。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酬許察院》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許察院》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詩詞內容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十載天涯客路身,
十年的漂泊在外,流浪在他鄉,
不知何處是通津。
不知道通向回家的路在何方。
華顛久已從公道,
繁華興盛已經漸行漸遠,
青眼遙思有故人。
懷念遠方的故人,遙望著他們的青瞳。
壯節未隨塵土變,
壯麗的志節并未因滄桑而改變,
窮愁專與歲時新。
貧困和憂愁只與歲月的更迭相伴。
鄒枚正此游梁倦,
我正疲倦地在這繁忙的世間徘徊,
引手毋令浪苦辛。
但我牽引著自己的手,不讓浮躁和苦辛困擾。
詩意和賞析:
《酬許察院》描繪了詩人曹勛在異鄉漂泊十年的心境。詩人身處陌生的環境,迷失了回家的路,對故鄉和故人的思念愈發強烈。盡管歲月的變遷使得繁華漸行漸遠,但詩人的志節仍然堅定不移,他的憂愁和貧困只是隨著時光的流轉而存在。詩人感到疲憊和厭倦,但他通過自我調適和堅持,不讓浮躁和苦辛侵擾自己的內心。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受和追求。詩人思念故鄉和故人的情感真摯而深切,同時展示了他堅守初心、不畏艱辛的精神。這是一首充滿了鄉愁和對人生堅守的詩詞,展現了詩人對家園和友情的熱愛,以及在異鄉漂泊中堅持追求真實和自我的決心。
“壯節未隨塵土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xǔ chá yuàn
酬許察院
shí zài tiān yá kè lù shēn, bù zhī hé chǔ shì tōng jīn.
十載天涯客路身,不知何處是通津。
huá diān jiǔ yǐ cóng gōng dào, qīng yǎn yáo sī yǒu gù rén.
華顛久已從公道,青眼遙思有故人。
zhuàng jié wèi suí chén tǔ biàn, qióng chóu zhuān yǔ suì shí xīn.
壯節未隨塵土變,窮愁專與歲時新。
zōu méi zhèng cǐ yóu liáng juàn, yǐn shǒu wú lìng làng kǔ xīn.
鄒枚正此游梁倦,引手毋令浪苦辛。
“壯節未隨塵土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