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刻浯溪頌九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原刻浯溪頌九重”全詩
軍威早已聞三捷,喜色遙知動六龍。
師旅夙嚴新號令,版圖行復舊提封。
中興大業書歌詠,原刻浯溪頌九重。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聞江上捷音》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江上捷音》是宋代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邊的勝利消息傳來,我聽到了捷報的音樂聲。黠虜敵人長期侵擾邊境,天子親臨戰場消滅元兇。軍隊的威名早已傳遍三軍,喜悅的表情遙遠地告訴了六條神龍。新的軍令嚴格執行,疆土逐漸恢復舊日的疆域。國家的興盛大業被書寫成歌頌的詩篇,鐫刻在浯溪,贊美九重天的偉大。
詩意分析:這首詩以戰爭勝利為主題,表達了對黠虜敵人的抵抗和擊敗的喜悅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天子親征、軍隊威名揚播的情景,展示了國家威儀和軍隊的英勇。詩中還提及了新的軍令和疆域的恢復,體現了中興大業的重要性。最后,詩人將這一偉大時刻鐫刻在浯溪,以表達對國家興盛的贊美之情。
賞析:《聞江上捷音》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戰勝敵人的喜悅和國家興盛的景象。通過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如天子清蹕、喜色遙知動六龍等,增加了詩歌的藝術感和感染力。詩人運用對比手法,將過去的困擾與現在的勝利相對照,突出了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的崛起。整首詩詞以短小精悍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國家興盛的熱愛,給人以慷慨激昂的感受。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勝利的慶賀和國家興盛的豪情壯志,展現了作者對國家的深情厚意和對戰勝敵人的自豪感。通過抒發對國家興盛大業的贊美,詩人激發了讀者對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發展的熱愛和期盼。
“原刻浯溪頌九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jiāng shàng jié yīn
聞江上捷音
xiá lǔ kuī biān jiǔ wèi gōng, tiān wáng qīng bì tiǎn yuán xiōng.
黠虜窺邊久未恭,天王清蹕殄元兇。
jūn wēi zǎo yǐ wén sān jié, xǐ sè yáo zhī dòng liù lóng.
軍威早已聞三捷,喜色遙知動六龍。
shī lǚ sù yán xīn hào lìng, bǎn tú xíng fù jiù tí fēng.
師旅夙嚴新號令,版圖行復舊提封。
zhōng xīng dà yè shū gē yǒng, yuán kè wú xī sòng jiǔ zhòng.
中興大業書歌詠,原刻浯溪頌九重。
“原刻浯溪頌九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上聲二腫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