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散人生何可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萍散人生何可料”全詩
僮仆觸屏成蝶夢,姬姜擫笛作蟬聲。
月如有待行行慢,風不生嗔細細清。
萍散人生何可料,嬋娟千里共交盟。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厭厭》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厭厭》是宋代詩人曹勛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厭厭》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厭厭夜飲忘更深,
客不來辭主有情。
僮仆觸屏成蝶夢,
姬姜擫笛作蟬聲。
月如有待行行慢,
風不生嗔細細清。
萍散人生何可料,
嬋娟千里共交盟。
詩意:
《厭厭》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感受。詩中融入了對客人不來的遺憾之情,以及對自身處境的思索與反思。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烘托,詩人傳達了一種懷念和渴望的情感。
賞析:
詩詞開篇以“厭厭夜飲忘更深”描繪了夜晚獨飲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寂寞和無奈之情。接著,詩人以客人未至來形容自己的孤獨,但又以“辭主有情”表達了對客人的期待和溫情。這種對待客人的態度,既有遺憾,又有真摯的情感。
接下來的兩句“僮仆觸屏成蝶夢,姬姜擫笛作蟬聲”運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幻想和遐想的追求。這種遐想將現實世界與虛幻的幻境相結合,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
詩的后半部分以“月如有待行行慢,風不生嗔細細清”表達了對時間的漫長等待和對細微之物的敏感觀察。這兩句通過對月和風的形容,展示了詩人對細節的關注和對生活瑣事的重視。
最后兩句“萍散人生何可料,嬋娟千里共交盟”以富有哲理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幻。它們通過“萍散”來比喻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而“嬋娟千里共交盟”則傳遞了對情感和約定的珍視。
總的來說,曹勛的《厭厭》以細膩的語言描繪了夜晚的情景和詩人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巧妙的意象與隱喻展示了詩人獨特的情感世界和對生活的思考。這首詩詞充滿了詩人對客人、幻想和生活的深情與思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萍散人生何可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yàn
厭厭
yàn yàn yè yǐn wàng gēng shēn, kè bù lái cí zhǔ yǒu qíng.
厭厭夜飲忘更深,客不來辭主有情。
tóng pú chù píng chéng dié mèng, jī jiāng yè dí zuò chán shēng.
僮仆觸屏成蝶夢,姬姜擫笛作蟬聲。
yuè rú yǒu dài xíng xíng màn, fēng bù shēng chēn xì xì qīng.
月如有待行行慢,風不生嗔細細清。
píng sǎn rén shēng hé kě liào, chán juān qiān lǐ gòng jiāo méng.
萍散人生何可料,嬋娟千里共交盟。
“萍散人生何可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