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以景福滋瀼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錫以景福滋瀼瀼”全詩
君陶唐,宣重光。
臣皋夔,熙元良。
協三辰,撫萬方,物無夭札人無傷。
人無傷,繄元良。
錫以景福滋瀼瀼,吾君欣欣臻樂康。
分類: 陽春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陽春謠》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陽春謠》是宋代文人曹勛所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皇帝在位時國家繁榮昌盛、萬物興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贊美和祝福。
譯文:
臨東皇,萬物昌。
君陶唐,宣重光。
臣皋夔,熙元良。
協三辰,撫萬方,
物無夭札人無傷。
人無傷,繄元良。
錫以景福滋瀼瀼,
吾君欣欣臻樂康。
詩意和賞析:
《陽春謠》以簡練的語言揭示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景象。詩中首先提到“臨東皇,萬物昌”,表明皇帝統治下的國家繁榮興盛,大自然萬物蓬勃發展。接著,詩人稱頌皇帝為“陶唐”,并表示皇帝宣揚重光明德,使國家充滿光明和希望。詩中還提到了一些官員的名字,如“臣皋夔,熙元良”,這些官員能夠協助皇帝治理天下,撫慰百姓,使得國家和人民都沒有痛苦和傷害。
整首詩描繪了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康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贊美和祝福。詩中運用了簡練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通過反復運用“昌”、“繁”、“良”等字眼,增強了整首詩的韻律感和美感。作者通過這首詩詞,向讀者展示了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景象,表達了對皇帝治理下繁榮安定的贊嘆和祝福之情。
“錫以景福滋瀼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chūn yáo
陽春謠
lín dōng huáng, wàn wù chāng.
臨東皇,萬物昌。
jūn táo táng, xuān chóng guāng.
君陶唐,宣重光。
chén gāo kuí, xī yuán liáng.
臣皋夔,熙元良。
xié sān chén, fǔ wàn fāng,
協三辰,撫萬方,
wù wú yāo zhá rén wú shāng.
物無夭札人無傷。
rén wú shāng,
人無傷,
yī yuán liáng.
繄元良。
xī yǐ jǐng fú zī ráng ráng,
錫以景福滋瀼瀼,
wú jūn xīn xīn zhēn lè kāng.
吾君欣欣臻樂康。
“錫以景福滋瀼瀼”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