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風幡撇地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正風幡撇地時”全詩
事與本心雖自適,病隨老境豈相遺。
我方枕簟和云住,公正風幡撇地時。
林下相逢笑相領,一枝筇竹水云姿。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用前韻贈岸老》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前韻贈岸老》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展現了詩人對農耕勞動的贊美和對老年生活的思考。
詩意:
詩人表達了自己多年來從事農耕勞動的心得和感悟。他以自己與樊遲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在農耕方面的努力與成就,認為自己的農功并不遜色于樊遲。雖然詩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病痛,但他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因病隨老境而放棄。詩人以枕簟和云住、風幡撇地等意象,形象地表現了自己在田園中的快樂生活和對自然的熱愛。最后,詩人以林下相逢的場景,表達了與朋友歡樂相聚的愉悅心情。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自身經歷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農耕勞動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老年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句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
詩中提到的樊遲是古代的農學家,他對農耕有深入的研究和貢獻。詩人以自己與樊遲相對比,表達了自己在農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展示了對農耕勞動的自豪和肯定。
詩人在詩中提到了自己的病痛和老境,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和追求。這體現了詩人堅持追求自己興趣和熱愛的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的枕簟和云住、風幡撇地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詩人在田園中的快樂生活和對自然的熱愛。
最后,詩人以林下相逢的場景作結,表達了與朋友歡聚的愉悅心情。這一情景使整首詩在表達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的同時,也展現了友誼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農耕勞動和老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對自然和友誼《用前韻贈岸老》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多年來在農田勞作的經歷和對農耕勞動的感悟,以及對老年生活的思考和態度。
詩人通過對比自己與農學家樊遲,表達了自己在農耕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并自豪地說自己的農業成就并不遜色于樊遲。詩人雖然面臨病痛和老境的困擾,但他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放棄自己的本心。他在田園間享受著寧靜的生活,與朋友們相聚笑談,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農耕勞動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老年生活的積極態度。詩中使用了枕簟、云住、風幡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在田園中的快樂生活。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情感,詩人將他的愿景和心境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這首詩詞贊美了農耕勞動的重要性和喜悅,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努力工作并享受農田生活的自豪感。同時,詩人也傳達了對老年生活的積極態度,堅持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熱愛,與朋友們共同歡聚。這首詩通過平實的語言和自然的意象,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農田和自然的深深情感,以及對生活的積極態度的贊美。
“公正風幡撇地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qián yùn zèng àn lǎo
用前韻贈岸老
nián lái xué jià shì fán chí, wéi yǒu nóng gōng měi bù lí.
年來學稼似樊遲,惟有農功每不醨。
shì yǔ běn xīn suī zì shì, bìng suí lǎo jìng qǐ xiāng yí.
事與本心雖自適,病隨老境豈相遺。
wǒ fāng zhěn diàn hé yún zhù, gōng zhèng fēng fān piē dì shí.
我方枕簟和云住,公正風幡撇地時。
lín xià xiāng féng xiào xiāng lǐng, yī zhī qióng zhú shuǐ yún zī.
林下相逢笑相領,一枝筇竹水云姿。
“公正風幡撇地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