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閑如自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閑如自若”全詩
風煙淮水近,天地老身愁。
虜意驕如昨,江干景易秋。
得閑如自若,心在一扁舟。
分類:
作者簡介(曹勛)

曹勛(1098—1174)字公顯,一字世績,號松隱,潁昌陽翟(今河南禹縣)人。宣和五年(1123),以蔭補承信郎,特命赴進士廷試,賜甲科。靖康元年(1126),與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絹書,自燕山逃歸。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書,請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營救徽宗。當權者不聽,被黜。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充報謝副使出使金國,勸金人歸還徽宗靈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兩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隱文集》、《北狩見聞錄》等。他的詩比較平庸,但有幾首使金詩頗值得注意。
《聞逆虜近淮》曹勛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逆虜近淮》是宋代詩人曹勛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聞到敵寇逼近淮河,
時逢壬午年運轉旺盛,
我仍然滯留在未肯離去的林中。
風煙籠罩淮水,宛如天地老者的憂愁。
敵軍囂張氣焰猶如昨日,
江岸秋景萬象更新。
在閑暇時,我如同自由自在的小舟,
心靈在其中自由馳騁。
詩詞描繪了作者在淮河附近的境況和內心情感。詩的開頭提到了敵寇逼近淮河,壬午年運轉旺盛,這暗示了戰亂時期的動蕩和困擾。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仍滯留在林中的態度,暗示他對離開此地的不愿和遲疑。
詩中的風煙和淮水形容了周圍的景色,而將其與天地老者的憂愁相聯系,傳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壓抑。敵軍的囂張態度與江岸秋景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時光的流轉和世事的更迭。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在閑暇時的自在和寧靜,以及內心的自由感受。小舟象征著自由和獨立,作者將自己比作其中的心靈,表達了心境的寧靜和自由。
這首詩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作者在戰亂時期的困擾和憂愁,以及對自由和寧靜的渴望。同時,詩人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時光變遷和世事更替的主題,以及人們在動蕩中尋求內心安寧的心理狀態。整首詩既表達了時代背景下的個人情感,又具有普遍的思想意義,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得閑如自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nì lǔ jìn huái
聞逆虜近淮
rén wǔ shōu hēng yùn, yú tún wèi kěn lín.
壬午收亨運,余屯未肯林。
fēng yān huái shuǐ jìn, tiān dì lǎo shēn chóu.
風煙淮水近,天地老身愁。
lǔ yì jiāo rú zuó, jiāng gān jǐng yì qiū.
虜意驕如昨,江干景易秋。
dé xián rú zì ruò, xīn zài yī piān zhōu.
得閑如自若,心在一扁舟。
“得閑如自若”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