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疑天有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頗疑天有雨”全詩
寒燠自古然,不應冷如許。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夜晚無法入眠的心境,他對天空是否會下雨心生疑慮。作者感受到寒冷和炎熱的變化,但這種寒冷卻遠超過常態,令他感到不可思議。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困擾。通過描繪自然現象的變化,作者反映了自己對于世界的困惑和不安。詩中的"蒙恩易"指的是天降的恩澤,"鎮豫章"是指豫章書院,"丐假還"表示作者在途中偶然完成這首詩,"鄉途中"則暗示著作者的歸鄉之路。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中夜不能眠,
寒燠自古然。
頗疑天有雨,
不應冷如許。
譯文:
深夜無眠,
寒冷與炎熱自然而然。
我心生疑,天空是否下雨,
這種寒冷并非正常如此。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在深夜無法入眠的情景,表達了他對自然界的觀察和思考。作者感受到了寒冷和炎熱的變化,但這種寒冷超出了常態,使他產生了困惑和疑慮。詩中的寒冷可以視為作者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他對世界的秩序感到困擾。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困惑。作者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繪,將自己的感受與外界的變化相聯系,以此表達對世界的迷惑和疑慮。詩中的幾個詞語,如"中夜不能眠"、"寒燠自古然"、"不應冷如許",短小而有力地揭示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詩以一種微妙的方式傳達了作者對真實與虛幻、穩定與變化之間關系的探索,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思辨情懷。
“頗疑天有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ng ēn yì zhèn yù zhāng gài jiǎ huán xiāng tú zhōng ǒu chéng shí qī shǒu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
zhōng yè bù néng mián, pō yí tiān yǒu yǔ.
中夜不能眠,頗疑天有雨。
hán yù zì gǔ rán, bù yīng lěng rú xǔ.
寒燠自古然,不應冷如許。
“頗疑天有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