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杪夕陽當反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木杪夕陽當反照”全詩
木杪夕陽當反照,劃頭朝露豈長圓。
興來策杖云迷徑,睡起憑欄月滿川。
老矣不堪供世用,只將蕭散度殘年。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再和四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四首》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花枝拂眼柳垂肩,
幸得身閒且樂天。
木杪夕陽當反照,
劃頭朝露豈長圓。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自在的景象。花枝輕輕拂過眼前,柳樹垂下肩頭,作者幸運地過著自由自在、樂觀向上的生活。夕陽照在樹梢上,映照出反射的光芒,而清晨的露珠,是否能一直保持完美的圓滿呢?
興來策杖云迷徑,
睡起憑欄月滿川。
老矣不堪供世用,
只將蕭散度殘年。
當興致來臨時,拿起手杖,行走在迷霧彌漫的小徑上。夜晚醒來時,倚著欄桿,眺望月亮的倩影灑滿整個川地。年事已高,無法再為社會所用,只能以悠閑自得的方式度過余下的歲月。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自在、樂觀向上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歲月流轉的深刻思考。作者透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恬逸自然生活的追求,同時也抒發了對人生無常和光陰易逝的感慨。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觀察力,同時也融入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過對花枝、柳樹、夕陽、朝露和月亮的描繪,詩人帶領讀者進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意境中,同時也引發了對人生、歲月和自由的思索。整首詩把握了節奏和意境的平衡,給人以愉悅和深思的感受。
“木杪夕陽當反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hé sì shǒu
再和四首
huā zhī fú yǎn liǔ chuí jiān, xìng de shēn xián qiě lè tiān.
花枝拂眼柳垂肩,幸得身閒且樂天。
mù miǎo xī yáng dāng fǎn zhào, huà tóu zhāo lù qǐ cháng yuán.
木杪夕陽當反照,劃頭朝露豈長圓。
xìng lái cè zhàng yún mí jìng, shuì qǐ píng lán yuè mǎn chuān.
興來策杖云迷徑,睡起憑欄月滿川。
lǎo yǐ bù kān gōng shì yòng, zhǐ jiāng xiāo sàn dù cán nián.
老矣不堪供世用,只將蕭散度殘年。
“木杪夕陽當反照”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