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知野性與余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知野性與余同”全詩
公獨惠然持見贈,應知野性與余同。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陳子厚送韶鴨將以七絕因次其韻》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陳子厚送韶鴨將以七絕因次其韻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吳芾所作,題目為《陳子厚送韶鴨將以七絕因次其韻》。詩人以陳子厚的名義送行韶鴨將,通過七絕的形式表達了對韶鴨的贊美和祝福。詩中描繪了韶鴨自由自在、靈動的形象,并表達了與自然野性共通的情感。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明快的語言和優美的韻律,展示了詩人對韶鴨的傾慕之情。詩人聽聞韶鴨的靈動身姿已久,它們不僅頭尾齊飛,輕盈而敏捷,仿佛能夠駕馭風。陳子厚獨自慈祥地賞識著韶鴨,將它們作為見面禮送給將要駕馭它們的人。詩人向韶鴨將傳遞了一種信息,即他和韶鴨在野性和自由方面有著共通之處,希望韶鴨將會明白他們之間的共鳴。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韶鴨的形象,將其與自然的野性相聯系。通過對韶鴨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自由、靈動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蘊含的情感是一種對自然和野性的贊美,以及對與自然共通的人與動物之間的理解與共鳴。整首詩以七絕的形式寫就,節奏流暢,韻律和諧,使讀者在品味詩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動態的韻律之美。
這首詩通過簡約而有力的表達,傳遞了詩人對韶鴨和自然的熱愛之情。它賦予了韶鴨以靈動和自由的形象,同時也呼應了詩人內心中對自由與野性的追求。這種對自然的贊美和對與自然共通的情感,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親近和和諧關系。整首詩以其簡練的語言、流暢的韻律和深刻的意境,使讀者在欣賞中領略到自然之美和人與自然之間的默契。
“應知野性與余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zi hòu sòng sháo yā jiāng yǐ qī jué yīn cì qí yùn
陳子厚送韶鴨將以七絕因次其韻
jiǔ wén sháo yā yǒu líng zōng, shǒu wěi jù qīng kuài yù fēng.
久聞韶鴨有靈蹤,首尾俱輕快御風。
gōng dú huì rán chí jiàn zèng, yīng zhī yě xìng yǔ yú tóng.
公獨惠然持見贈,應知野性與余同。
“應知野性與余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上聲十六銑 (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