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兩凄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里兩凄凄”全詩
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
尋水終不飲,逢林亦未棲。
別離應易老,萬里兩凄凄。
分類:
作者簡介(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琴曲歌辭·別鶴》張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琴曲歌辭·別鶴
雙鶴出云谿,分飛各自迷。
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
尋水終不飲,逢林亦未棲。
別離應易老,萬里兩凄凄。
中文譯文:
兩只鶴子從云谷中飛離,各自迷失方向。
空巢在松樹梢,羽翼折斷落在江泥中。
尋找水源終不飲,經過林地也未棲息。
分離注定難以逃脫老去,萬里距離使人心中充滿凄涼。
詩意:
這首詩以描寫鶴子離別的情景抒發了離愁別緒之情。詩人通過描述兩只鶴子從云谷中分別飛走后的命運,傳達了離別帶來的難舍之情,而鶴子折斷羽翼、離開的空巢,更加強烈地表達了別離所帶來的悲傷和孤獨。無論是尋水不飲還是逢林不棲,都展現出了離別的無奈和困頓。詩人最后以“別離應易老,萬里兩凄凄”一句,表達了離別帶來的歲月虛度和心情凄楚。
賞析:
這首詩字數雖少,卻情感豐滿,抒發了深沉的離別之情。詩人運用對鶴子的描繪和比喻,將復雜的人情表達得深入淺出。通過描寫鶴子折羽離去,把離別的痛苦和感傷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對于離別所帶來的漫長歲月和心靈的孤寂也有所啟示。整首詩情感真摯,給人以悲涼之感,展現了唐代詩人張籍細膩的寫作風格。
“萬里兩凄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qǔ gē cí bié hè
琴曲歌辭·別鶴
shuāng hè chū yún xī, fēn fēi gè zì mí.
雙鶴出云谿,分飛各自迷。
kōng cháo zài sōng miǎo, zhé yǔ luò jiāng ní.
空巢在松杪,折羽落江泥。
xún shuǐ zhōng bù yǐn, féng lín yì wèi qī.
尋水終不飲,逢林亦未棲。
bié lí yīng yì lǎo, wàn lǐ liǎng qī qī.
別離應易老,萬里兩凄凄。
“萬里兩凄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