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飛來總是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楊柳飛來總是綿”全詩
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鬧喧天。
酴醾也渾如雪,楊柳飛來總是綿。
景物眼前雖不惡,老來無奈憶林泉。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大閱即事書懷》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閱即事書懷》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大閱(皇帝檢閱軍隊)之后的壯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心懷感慨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東郊雨后好風煙,
大閱歸來意豁然。
十里旌旗明照日,
九衢鼓吹鬧喧天。
酴醾也渾如雪,
楊柳飛來總是綿。
景物眼前雖不惡,
老來無奈憶林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后的東郊為背景,描繪了大閱歸來的壯麗景象,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首句"東郊雨后好風煙"描繪了雨后的景象,清新的風景和繚繞的輕煙使得整個東郊充滿了宜人的氛圍。接著,詩人提到"大閱歸來意豁然",表達了他在大閱之后心情的豁然開朗。大閱是皇帝檢閱軍隊的盛大場面,歸來之后,詩人心情舒暢,煩憂盡去。
接下來的兩句"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鬧喧天"形象地描繪了大閱時的熱鬧景象。旗幟高高飄揚,陽光照亮了整個場面,而鼓樂和吹奏的樂器聲響震耳欲聾,整個街道都充滿了喧鬧的氣息。
下半部分的兩句"酴醾也渾如雪,楊柳飛來總是綿"描述了詩人目送歸來的大閱隊伍,其中的儀仗和酒器猶如飄雪一般紛紛飛舞,而柳樹枝條在空中飄舞,給人以柔和和綿長之感。
最后兩句"景物眼前雖不惡,老來無奈憶林泉"表達了詩人對眼前景物的喜愛,但卻無奈地懷念起年輕時在鄉間的林泉之地。這種對過去歲月的留戀和對現實的無奈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復雜的情感。
《大閱即事書懷》通過描繪大閱后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豁然開朗之情以及對過去的懷念之情,以細膩的描寫和深情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楊柳飛來總是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yuè jí shì shū huái
大閱即事書懷
dōng jiāo yǔ hòu hǎo fēng yān, dà yuè guī lái yì huò rán.
東郊雨后好風煙,大閱歸來意豁然。
shí lǐ jīng qí míng zhào rì, jiǔ qú gǔ chuī nào xuān tiān.
十里旌旗明照日,九衢鼓吹鬧喧天。
tú mí yě hún rú xuě, yáng liǔ fēi lái zǒng shì mián.
酴醾也渾如雪,楊柳飛來總是綿。
jǐng wù yǎn qián suī bù è, lǎo lái wú nài yì lín quán.
景物眼前雖不惡,老來無奈憶林泉。
“楊柳飛來總是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