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姮娥何事苦相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姮娥何事苦相惱”全詩
簿書汩沒日復日,忽逢佳節聊舉頭。
開樽喜有賓僚共,準擬延月歸城樓。
姮娥何事苦相惱,使我珠簾空上鉤。
百年樂事能有幾,興來不憚秉燭游。
雖無月華助吟賞,須知節物不可留。
樽前莫問漏聲促,且對溪山倒玉舟。
分類: 不見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中秋會于照水堂竟不見月和劉判官》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會于照水堂竟不見月和劉判官》是宋代吳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時節再相聚,人間八月秋色初。長夏的酷熱已經消散,微風吹過萬里,涼意漸濃。我沉迷于瑣碎的瑣事,日復一日地埋頭工作,直到這個佳節突然到來,我才抬起頭來。我歡喜地打開酒罐,與朋友們一同分享,計劃著在明月升起時回城樓觀賞。然而,我卻想起姮娥,心中充滿了苦惱。她為何讓我白白期待,讓我空空望著珠簾,什么都看不見?人生百年,開心的時刻又有多少?當興致來臨時,我不怕熬夜,拿起蠟燭四處游玩。雖然沒有月光的陪伴,我依然明白,時光如流水般無法停留。在飲酒前,不必問漏斗的聲音急促,就讓我們面對著溪山,倒著玉舟,享受當下的美好。
這首詩詞以中秋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性的思考。詩人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突然被佳節的到來所喚醒,他與友人們共享美酒,計劃在明月升起時觀賞月色。然而,他想起了姮娥,感到苦惱和無奈,因為月亮未能如期出現。盡管如此,詩人仍然懷抱樂觀的態度,表示即使沒有月華的輔助,他仍然愿意珍惜眼前的時光。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流逝時光的思考,無論時間如何流轉,我們都應該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刻,與自然和山水相伴,享受生活的樂趣。
這首詩詞通過對中秋佳節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性的感慨。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將中秋的喜慶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示了對人生的獨特理解。詩中運用了美麗的意象和對自然的描寫,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情感共鳴。
“姮娥何事苦相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huì yú zhào shuǐ táng jìng bú jiàn yuè hé liú pàn guān
中秋會于照水堂竟不見月和劉判官
yòu shì rén jiān bā yuè qiū, xī fēng wàn lǐ cán shǔ shōu.
又是人間八月秋,西風萬里殘暑收。
bù shū gǔ mò rì fù rì, hū féng jiā jié liáo jǔ tóu.
簿書汩沒日復日,忽逢佳節聊舉頭。
kāi zūn xǐ yǒu bīn liáo gòng, zhǔn nǐ yán yuè guī chéng lóu.
開樽喜有賓僚共,準擬延月歸城樓。
héng é hé shì kǔ xiāng nǎo, shǐ wǒ zhū lián kōng shàng gōu.
姮娥何事苦相惱,使我珠簾空上鉤。
bǎi nián lè shì néng yǒu jǐ, xìng lái bù dàn bǐng zhú yóu.
百年樂事能有幾,興來不憚秉燭游。
suī wú yuè huá zhù yín shǎng, xū zhī jié wù bù kě liú.
雖無月華助吟賞,須知節物不可留。
zūn qián mò wèn lòu shēng cù, qiě duì xī shān dào yù zhōu.
樽前莫問漏聲促,且對溪山倒玉舟。
“姮娥何事苦相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