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巡中外已歡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巡中外已歡呼”全詩
路上捷音良可憂,王師所至若摧枯。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晚晴三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晴三首》是宋代吳芾的一組詩詞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晴朗的夜晚,以及在這個時刻中所表現出的歡愉和擔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晴三首》
晴朗的夜晚,中外的人們已經歡呼不已,
這正是值得慶賀的晴朗天氣,就像鳧鴨歡快地沐浴在水中。
在路上,好消息傳來,讓人擔憂;
王師所到之處,就像摧毀了枯萎的花朵。
譯文:
晚上的晴朗,中外的人們已經歡呼不已,
這正是令人高興的晴朗天氣,就像鳧鴨愉快地洗澡。
在路上,好消息傳來,讓人擔心;
王師所到之處,就像摧毀了枯萎的植物。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晴朗的夜晚,展示了作者對時局的觀察與感受。整首詩以夜晚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中外"人們的歡呼、天氣的晴朗以及路上傳來的好消息,表達了喜悅之情。然而,詩中也流露出一絲擔憂,因為王師所到之處卻摧毀了一切,仿佛將希望與喜悅一并摧毀。這種對戰亂的描寫,使得整首詩在喜悅與擔憂之間產生了一種鮮明的對比。
賞析:
《晚晴三首》運用簡潔而形象的語言,通過對晴朗夜晚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感受和思考。首先,詩中的"中外"人們歡呼的景象,表達了社會的歡騰和喜悅,使詩意更加生動。接著,通過鳧鴨沐浴的比喻,將晴朗天氣與動態的形象相結合,增加了詩的情感色彩。然而,詩的后半部分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擔憂,王師的到來象征著戰爭和破壞,將繁華與希望摧毀。這種喜悅與擔憂的對比,使得整首詩更加具有張力和思考的深度。
總體而言,《晚晴三首》以簡潔而直觀的語言,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作者對時局和社會變遷的思考與感受。詩中所表達的喜悅和擔憂之情,使得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對社會現實有所反思。
“時巡中外已歡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qíng sān shǒu
晚晴三首
shí xún zhōng wài yǐ huān hū, nà zhí tiān qíng xǐ yù fú.
時巡中外已歡呼,那值天晴喜浴鳧。
lù shàng jié yīn liáng kě yōu, wáng shī suǒ zhì ruò cuī kū.
路上捷音良可憂,王師所至若摧枯。
“時巡中外已歡呼”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