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江天飛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醞江天飛雪”全詩
一夜酸風閣花,醞江天飛雪。
曉來的皪看枝頭,老蚌剖明月。
帝所待調金鼎,莫教人輕折。
分類: 好事近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好事近》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好事近·敧枕不成眠》是宋代詩人史浩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枕頭斜倚,無法入眠,
得到的詞句十分清雅。
一夜間,閣樓上的花朵,
在凜冽的江風中飄舞如雪。
天明時分,我抬頭望向枝頭,
看見一只蚌殼映照著明亮的月光。
朝廷將我派去調配金鼎,
不要讓人輕率地去折斷它。
詩意:
《好事近·敧枕不成眠》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詩人在無法入眠的狀態下,靈感突現,創作了清雅的詞句。詩中通過描繪酸風閣花和飛雪,展示了自然界獨特的美麗景色,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瞬息萬變和無常。黎明時分,詩人抬頭仰望枝頭,看到蚌殼映照著明亮的月光,這里借景抒發了對美的贊美和追求。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使命的擔當,朝廷賦予了他調配金鼎的重責,他希望這件事不被輕率對待,以顯示出自己對于職責的認真態度。
賞析:
《好事近·敧枕不成眠》以寫景抒發情感的方式,通過描繪夜晚的自然景觀和詩人內心的感受,展示了對美的追求和對責任的擔當。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夜晚與黎明、花朵與飛雪、枝頭與明月,這些對比營造了一種獨特的美感。同時,詩中的意象也十分豐富,用"敧枕不成眠"、"醞江天飛雪"、"老蚌剖明月"等獨特的表達方式,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性和意境的深度。整首詩展示了史浩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責任使命的認真態度,體現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風貌。
“醞江天飛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ǎo shì jìn
好事近
jī zhěn bù chéng mián, dé jù shí fēn qīng jué.
敧枕不成眠,得句十分清絕。
yī yè suān fēng gé huā, yùn jiāng tiān fēi xuě.
一夜酸風閣花,醞江天飛雪。
xiǎo lái de lì kàn zhī tóu, lǎo bàng pōu míng yuè.
曉來的皪看枝頭,老蚌剖明月。
dì suǒ dài diào jīn dǐng, mò jiào rén qīng zhé.
帝所待調金鼎,莫教人輕折。
“醞江天飛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