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向臺中尋伴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且向臺中尋伴侶”全詩
我御清風,來此縱觀,還須折枝歸去。
歸去蕊珠繞頭,一一是東君為主。
隱隱青冥怯路遙,且向臺中尋伴侶。
分類: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花舞》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花舞》是宋代詩人史浩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花舞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芳華時光的贊美和對友誼的渴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
芳華時節,盛會舉行,人們身著華麗的衣裳,坐在宴席上。我駕著清風前來觀賞,然后必須摘下花枝,歸去。歸去后,花朵像珍珠一樣纏繞在頭發上,每一朵都是我東方之君的主宰。遠遠望去,青天蔽日,我害怕路途遙遠,所以在花舞的臺中尋找伴侶。
詩意與賞析:
《花舞》描繪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場景,以花舞為主題,展現了繁華的景象和歡樂的氛圍。通過對花舞的描繪,詩人抒發了對芳華時光的珍視和對美好的追求。
詩中的"芳華時節"和"珠服龍妝環宴俎"展示了宴會的盛大和繁華,宴席上人們穿著華麗的衣裳,共同享受美好的時刻。詩人以"我御清風,來此縱觀"表達了自己駕臨宴會場地,欣賞花舞的意境。
然而,詩人在賞花之后必須離開,他將花枝摘下,帶回歸處。這種離別的情感增添了詩詞的哀愁色彩,傳達了時間流轉的無情和珍貴時刻的短暫。
詩中提到的"歸去蕊珠繞頭"表明詩人將花朵當作珍寶般佩戴在頭發上,象征著花的美麗和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一一是東君為主"則表示每一朵花都是東方之君的主宰,暗示花舞之中隱藏著某種超越凡俗的力量。
在詩的結尾,詩人表達了對路途遙遠的恐懼,他隱約感到前方的路途險阻,因此在花舞的臺中尋找伴侶,希望有人與自己同行。這種尋找伴侶的心情體現了人們在追求美好時往往需要有人相伴的渴望。
總體而言,詩人通過對花舞場景的描繪,表達了對芳華時光的珍視、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友誼和伴侶的向往。這首詩以華麗的場景和細膩的情感展示了史浩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生命中美好瞬間的感悟。
“且向臺中尋伴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ā wǔ
花舞
duì fāng chén, chéng liáng jù, zhū fú lóng zhuāng huán yàn zǔ.
對芳辰,成良聚,珠服龍妝環宴俎。
wǒ yù qīng fēng, lái cǐ zòng guān, hái xū zhé zhī guī qù.
我御清風,來此縱觀,還須折枝歸去。
guī qù ruǐ zhū rào tóu, yī yī shì dōng jūn wéi zhǔ.
歸去蕊珠繞頭,一一是東君為主。
yǐn yǐn qīng míng qiè lù yáo, qiě xiàng tái zhōng xún bàn lǚ.
隱隱青冥怯路遙,且向臺中尋伴侶。
“且向臺中尋伴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