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葉為裀花作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荷葉為裀花作幔”全詩
青蓑一釣煙江畔。
荷葉為裀花作幔。
知誰伴。
醇醪只把鱸魚換。
盤縷銀絲杯自暖。
篷窗醉著無人喚。
逗得醒來橫脆管。
清歌緩。
彩鸞飛去紅云亂。
分類:
作者簡介(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號真隱。明州鄞縣人,南宋政治家、詞人。高宗紹興十五年(1144年)進士,由溫州教授除太學正,升為國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議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國公。宋光宗御極,進太師。紹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宋寧宗登基,賜謚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彌遠貴,追封越王,改謚忠定,配享孝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采蓮舞》史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采蓮舞》是宋代詩人史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采蓮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采蓮舞
草軟沙平風掠岸,
青蓑一釣煙江畔。
荷葉為裀花作幔,
知誰伴。
醇醪只把鱸魚換,
盤縷銀絲杯自暖。
篷窗醉著無人喚,
逗得醒來橫脆管,
清歌緩。
彩鸞飛去紅云亂。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采蓮的場景,通過描寫自然環境和人物行動,展現了一種歡快愉悅的心境。
詩的開篇,以“草軟沙平風掠岸”描繪了風和水的平靜,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覺。接著,詩人以“青蓑一釣煙江畔”表現了一個身著青蓑的人在江邊垂釣的情景,進一步增添了詩中的自然意境。
下面的兩句“荷葉為裀花作幔,知誰伴”則描繪了采蓮者用荷葉作為衣裳、花朵作為幔帳,以增添采蓮的興致。同時,作者以“知誰伴”表達了對伴侶的期待,使詩中的意境更加豐富。
接下來的兩句“醇醪只把鱸魚換,盤縷銀絲杯自暖”描繪了采蓮者品嘗美食的情景,以及飲酒的溫暖和自得。這些細節描寫使得讀者仿佛能感受到醇醪和鱸魚的美味,以及銀絲杯中酒的暖意。
最后的兩句“篷窗醉著無人喚,逗得醒來橫脆管,清歌緩。彩鸞飛去紅云亂”則表達了采蓮者陶醉于美景和美食之中,唱起了歡快的歌曲。彩鸞飛去,紅云亂,給人一種繁華熱鬧的感覺。
整首詩以描繪采蓮的情景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豐富的意象,展示了一個歡快、寧靜的場景,使讀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和人們的愉悅心情。
“荷葉為裀花作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ǎi lián wǔ
采蓮舞
cǎo ruǎn shā píng fēng lüè àn.
草軟沙平風掠岸。
qīng suō yī diào yān jiāng pàn.
青蓑一釣煙江畔。
hé yè wèi yīn huā zuò màn.
荷葉為裀花作幔。
zhī shuí bàn.
知誰伴。
chún láo zhǐ bǎ lú yú huàn.
醇醪只把鱸魚換。
pán lǚ yín sī bēi zì nuǎn.
盤縷銀絲杯自暖。
péng chuāng zuì zhe wú rén huàn.
篷窗醉著無人喚。
dòu dé xǐng lái héng cuì guǎn.
逗得醒來橫脆管。
qīng gē huǎn.
清歌緩。
cǎi luán fēi qù hóng yún luàn.
彩鸞飛去紅云亂。
“荷葉為裀花作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